在钢筋水泥构筑的现代社区里,“对门不相识”“遇事难开口”成为不少城市居民的生活常态。当高档小区的玻璃幕墙映照着疏离的目光,当多元诉求在“陌生人社会”中难以回应,温宿镇桃源社区以“益动桃源100”志愿服务为支点,撬动基层治理“大杠杆”——用100场活动敲开邻里心门,联动100家商企共筑公益生态,定制100项服务精准对接民生,在“五邻聚力”中破解城市“陌生病”,让“益动桃源”志愿星火在社区邻里间绽放出温暖的治理之光。
一、“1234”机制破局:从“问题清单”到“服务图谱”的精准转化
面对辖区民族多元、诉求复杂、邻里疏离的治理痛点,桃源社区以“问题清单”创新构建“1234”志愿服务联动机制,为破解城市“陌生化”难题定制“数字密码”,即:围绕“益动桃源100”核心品牌,依托2个党小组红色引领,锚定“和谐邻里、熟人社会、居民自治”3大目标,组建“桃源巧匠”“桃源益企”“桃源邻里”“桃源心晴”4支特色队伍,将居民“急难愁盼”转化为清晰的服务路线图。
“桃源巧匠”化身“移动维修站”。12名技能志愿者为行动不便老人上门服务20余次,让水电维修等“小事”不再成为生活阻碍;
“桃源益企”搭建“政企连心桥”。联动50余家商企解决用工难题30件,政策咨询70余人次,实现商圈发展与社区治理同频共振。
温宿县温宿镇桃源社区志愿者迪丽拜尔·尼亚孜为辖区老人帕太姆罕·艾麦尔赠送床单被套(梁续刚摄)
“桃源邻里”编织“互助服务网”。低龄老人与全职妈妈组成的互助小组,为独居老人代购就医80余人次,让“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温情回归现代社区。
“桃源心晴”筑牢“心理暖防线”。3场团体心理辅导惠及40余人,用“心服务”打开居民“心窗口”。从特殊群体帮扶到企业需求响应,四维服务矩阵实现了“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精准覆盖。
桃源社区两委干部走访慰问辖区水岸名城小区残疾居民周吉友(梁续刚 摄)
二、“五邻聚力”赋能:多元共治激活社区治理“神经末梢”
社区以“五邻聚力,星耀桃源”为引擎,激活党建、文化、兴趣、网格、共建五大治理维度,让基层治理既有“红色温度”,又有“民生精度”。
党建聚邻强引领。在职党员“双报到”组建红色物业专班,2个月内解决停车难、电梯故障等“急难愁盼”20余件,“15分钟便民服务圈”让居民真切感受到“党员就在身边”。
文化睦邻润民心。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民族团结联谊活动18场,将法治宣传、传统节日活动融入文化润疆工程,让“楼上楼下”在歌舞互动中成为“相亲相爱一家人”。
桃源社区携手阿克苏眼视光医院的志愿者为温宿县第八中学的孩子们免费测量视力并配送眼镜 (梁续刚 摄)
兴趣乐邻添活力。培育3个兴趣社团,5期技能培训吸引60余人参与,书法课堂、舞蹈排练成为邻里“破冰”的新媒介,“以趣会友”让社区变成“熟人社交圈”。
网格助邻解民忧。42个楼栋微信群搭建“云端连心桥”,网格员联合民警、律师组成“铁脚板+智脑”服务小队,解决矛盾纠纷80余件,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共建惠邻促共治。100家“爱心商企”亮标识、签协议,既提供场地支持又参与公益活动,联合学校、医院认领25个“微心愿”,形成“社区搭台、多方唱戏”的共建新格局。
三、“三个一百”提质: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蝶变”
社区以“百项服务、百场活动、百家商企”为抓手,推动志愿服务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升级”:
百项服务清单:涵盖生活帮扶、心理疏导、商圈共建等100项精准服务,像“毛细血管”般渗透居民生活,服务覆盖率提升至90%;
百场惠民活动:以“月主题、旬特色、周常态”开展100场活动,从法治讲座到邻里运动会,超1000人次参与让“陌生人”在互动中变成“老街坊”;
百家爱心商企:金桥商圈100家商企加入公益联盟,捐赠物资、消费帮扶等行动既反哺社区,又提升自身美誉度,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双向奔赴”。
如今的桃源社区,居民诉求解决率稳定在85%以上,“敲门问需”“邻里互助”成为新的社区文化符号。这场始于“志愿100”的治理革新,有效构建起“党建引领、志愿驱动、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模式,为同类社区提供了可参照的治理范式——原来高楼里的温情,从来不是钢筋水泥的反义词,而是精准治理与人心连接的乘积。当“三个一百”与“五邻聚力”形成共振,现代社区的治理难题,终将在“人的连接”中找到最优解。
(梁续刚)中国改革报李振峰报道
来源标题为:以志愿星火 点亮城市邻里温情 ——温宿县温宿镇桃源社区“益动桃源”志愿100服务
http://www.cfgw.net.cn/2025-05/09/content_25131504.htm
编辑:萧培 审编:益申合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