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茂路,1952年6月生,汶上县农村商业银行退休干部,现任汶上县雷锋展馆馆长、汶上县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展馆馆长。张茂路追寻雷锋的脚步,收藏雷锋,学习雷锋,宣传雷锋,更是以“知感恩,不忘本”的家训带动全家学雷锋、讲奉献。一人搞收藏,全家跟着忙;一人学雷锋,全家讲奉献。
遵从母亲教诲,传承家风家训
父母是子女言传身教最好的典范,母亲孔秀玲在张茂路的生命中有着重要地位。有着16年的军旅生涯的张茂路于1986年转业,母亲说:“我过寿,只要你们几个子女参加,同事、好友一个都不许参加,绝不可沾染攀比、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多年来,张茂路从未邀请过任何亲友、同事参加母亲的寿宴,他也成为山东省优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并被破格评为高级政工师。
2019年3月的一天,张茂路在宣讲期间被通知母亲突然入院,他放下手上的工作赶往了医院。可母亲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给别人讲完课了吗?”得到否定答案的母亲很生气,她说:“咱们答应了别人的事就得做完,绝对不要让别人等我们。”在母亲的催促下,张茂路没能继续陪护,而是完成了预定的宣讲。当晚,90多岁的母亲在熟睡中永远离开了。张茂路强忍住悲伤的情绪,遵从母亲的教诲,坚守在弘扬雷锋精神的第一线。
发扬雷锋精神,融入家风家训
从11岁开始张茂路就追寻雷锋的脚步,听雷锋故事,读雷锋日记,踏着他的足迹入伍、生活、工作,这一追就是六十多年。从20世纪60年代,张茂路就开始收藏红色藏品,收集的党史党建材料、雷锋等英模人物资料等藏品已达10万余件。张茂路退休后,他用自己收藏的藏品先后建起5个红色文化展览馆,赴全国各地联合办展6次。他还担任着36所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外辅导员,作雷锋事迹报告1000多场,听报告人数近70万人次。
可贵的是,他将雷锋精神融入到家风家训中,形成了“乐于奉献、廉洁敬业”的淳朴家风和“知感恩、不忘本”的家训。回归家庭,他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协调好家庭的大小事务,使整个家庭和睦相处;合理安排家庭收支,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传承节俭持家的好家风。他和妻子相亲、相敬、相爱,妻子高桂真作为贤妻良母典范,积极传承传统美德。作为媳妇,她勤俭持家;作为母亲,她对儿子慈爱但不溺爱,教育孩子成才。
近年来,张茂路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山东省“第二届省级文明家庭”。张茂路个人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全国学雷锋团队带头人”、“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山东好人”、省优秀“五老”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带动全家参与,弘扬家风家训
为了让藏品真正发挥其教育作用,2004年3月张茂路利用家中空闲位置创办了红色家庭展览馆。多年来,张茂路秉承着“自费收藏,公开展览,免费参观,服务群众”的办馆宗旨,用党的传统教育人,用雷锋精神激励人,用英模事迹震撼人,全国各地很多人慕名来到红色家庭展览馆参观。“这个展馆也不是我一个人办起来的,一个人搞收藏,全家跟着忙。”张茂路说。
“一开始很多人不理解我爸,觉得他这是在找罪受,但我觉得我爸爸做的这件事情,非常有意义。我们家的家训就是知感恩、不忘本,我们全家在这个家训的指引下,会全力支持我爸爸的这项工作。”张茂路儿子张伟说。儿子张伟、儿媳何晓丽一面帮着父亲整理藏品,一面四处寻找各类红色藏品。为了充分发挥藏品的社会效益,全家都投身到义务宣传红色思想,宣传、学习雷锋的事业中。儿子张伟积极学习各类先进的技术知识,了解科技前沿动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助力本单位信息科技网络稳定发展,并在“廉洁家庭”创建活动中爱国守法,模范遵守廉洁家庭行为公约,廉洁奉公,获得“济宁市最美廉德家庭”。
“我的榜样就是爷爷,他就是我想成为的人。”张茂路孙女张新悦说,“爷爷11岁起就开始“追星”雷锋,从小听雷锋故事,读雷锋日记,收藏毛泽东、雷锋塑像、像章、党史党建资料等红色藏品。”孙女张新悦刚从大学毕业,曾任校学生会执行主席。长期以来,她一直帮助爷爷搞收藏工作。在校期间,在爷爷的言传身教下,她积极组织志愿者参加学校防疫工作,获得了学校年度抗疫先锋称号。因学习成绩优异,获得2019年国家励志奖学金。
张茂路坚持从我做起,几十年如一日,用点点滴滴的真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用实际行动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教。全体家庭成员在张茂路的带动和影响下,各司其职,共同努力,精心经营着一个洋溢着温暖、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庭。
http://sdjn.wenming.cn/wmjj/202504/t20250414_8880993.html
编辑:萧培 审编:益申合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