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郑奶奶 一位九旬老人的人生选择
时间:2020-05-19 09:08:01来源: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徐山 本报记者 艾捷)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十几年如一日地做好事。江苏省苏州市有一位郑奶奶,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

郑奶奶今年92岁高龄,曾经是一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小学数学老师。她没有子女,教书育人、传道授业是其毕生的目标追求。平日里,郑奶奶的生活恬淡而简单。

2003年,郑奶奶了解到,《扬子晚报》正在开展“阳光学子”助学活动,发动社会捐助用于帮扶家境贫寒的大学生。郑奶奶坐不住了,她决心要为这些贫困的孩子做些事情。从那时起,她坚持每年向报社捐赠助学款,少则5000元,多则2万元不等,从未间断,至今已累计超过20万元。

前段时间,郑奶奶向报社提出,要从自己一辈子的积蓄里,一次性捐出10万元给慈善事业。10万元对一位教书匠来说,不是小数字,是什么让郑奶奶做出这样的选择呢?12月5日,江苏省慈善总会和《扬子晚报》的工作人员共同到郑奶奶所在苏州的一家养老院,来一探究竟。

郑奶奶的宿舍朴素而整洁。上午10点多,阳光斜斜地从窗户投射进来,经过旧式的书桌,暖洋洋的铺洒在一张单人床上。郑奶奶看到我们既高兴又惊讶,她没想到一笔“小小的”捐赠吸引了两个单位的人。受助大学生小张向郑奶奶送上了鲜花和慰问信。他们从未谋面,今天一见如故,两人亲切地拥抱在一起。一阵寒暄之后,郑奶奶向我们陈说了她的财产使用规划。

“我弟弟刚刚帮我把以前住的房子卖掉了,加上原来的积蓄,一共有40万元左右的财产。我想该到立遗嘱的时候了。”郑奶奶说,“我打算把财产分为四份,弟弟、小妹妹和侄儿各一份,其余的就一次性捐给慈善机构吧,由你们继续资助阳光学子。”她谈笑风生,思维清晰,也许是做过老师的缘故,语速很快且逻辑严密,丝毫看不出是一位已到鲐背之年的老人。

与捐赠相比,郑奶奶更加关心受助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大伟是2003届的大学生,当初正是因为郑奶奶的一笔捐赠款,使他幸运地赶上了第一批“阳光学子”的班车。就这样,他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忘年友谊。大伟勤奋学习,毕业后在上海顺利地找到了工作,成了家并有了自己的下一代。无论大伟走到哪里,总忘记不了郑奶奶的恩情,有空都会携全家来苏州看望老人。

在郑奶奶的书桌上,有一张她和大伟全家的合影。说起大伟,郑奶奶眼中总是放出光芒,神采奕奕地描述起他们见面时的欢乐时光。

随我们一起来看望郑奶奶的小张,从小就缺失母爱,家庭非常贫困,因此性格自卑、孤僻。成为“阳光学子”之后,小张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资助,生活逐步好了起来,人生也慢慢走出阴霾,如今已成了同学们公认的“话痨”。

老天给了郑奶奶足够长的生命,她却用大爱美德拓宽了生命的内涵。她一生未有婚嫁,没有子嗣,但她以教育为业,以学生为亲,以行善为人生归宿。如今,她看淡生死,看淡名利。郑奶奶一再叮嘱我们,不要宣传,这都是应该做的事情。所以此文只能隐去她的名字,称为她为“郑奶奶”。

编辑: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