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郝隆 | 126本献血证续写人间大爱
时间:2020-08-03 08:09:47来源:慈善公益报

126本献血证续写人间大爱

——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计生协会专职副会长郝隆

慈善公益报(刘志尚 刘道伦 本报记者 张迎迎)他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也是一名爱心志愿者。他累计开展无偿献血宣传等公益服务1.2万多小时。他21年坚持无偿献血累计12.24万毫升,相当于25个成人的血液总和还多……他就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计生协会专职副会长郝隆。

献血21年从不间断

郝隆首次参与无偿献血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情。1999年初夏,他到济宁办事情,在济宁太白楼广场看到血站医务人员在招募无偿献血者,当时他并不清楚献血是怎么回事,但听说无偿献血是件助人的好事。他就想“当社会需要的时候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当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必须挺身而出”。

因为是第一次献血,那时对献血知识并不了解的他,心里也有些忐忑,当得知有一些病人因无血可输而失去生命时,他还是坚定了信心进行了他人生的第一次献血。

首次献血后,他深深感受到献血对自己只是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于是他坚持每半年献一次全血,行动变成了习惯。

他记忆最为深的是2010年12月30日下午,接到血站第二天用血的通知,次日一早发现天上飘着雪花,但他仍冒着凛冽寒风从几十公里外的家中,骑车赶到了济宁中心血站。到了血站身体还没暖和过来,血站的医务人员便临时告诉他说“有一位特殊病人需要粒细胞”,问他是否愿意捐献。在当时对粒细胞知识郝隆也是一无所知,但为了这位特殊患者的需要,他还是毅然答应了。在捐献的过程中,郝隆向血站的同志们了解了粒细胞的作用,它主要是用于化疗病人增强白细胞功能。

有的人直言不讳地问郝隆,献血是否会“上瘾”。他却认真地告诉大家,“献血不是吸烟,更不是吸毒,是不会‘上瘾’的。献血虽没有让我‘上瘾’,我却感觉到一段时间不参与公益活动,不为社会做些服务,就浑身不自在。”

疫情期间也不忘献血

今年疫情发生后,各地血站血液库存量不足,郝隆每当看到报道就有一种想“飞”到血站献血的想法。可由于疫情原因造成交通阻断,个人没有交通工具无法及时到达血站奉献爱心,只能干着急。

元宵节前夕,郝隆正在防控值班点,突然接到血站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问他是否有时间去献血。接到电话后的郝隆即兴奋也着急。兴奋地是“当社会需要的时候自己还是一个有用的人。着急是,当前正是疫情防控关键期,公共交通都已暂停,即使自己有车辆,各路口都实行交通管制,我们所居住的地方到济宁中心血站需要跨越3个地区防控卡点,没有特殊情况无法到达血站”。

但是,郝隆一直没有放弃去血站奉献爱心的想法,就一直向有关部门了解疫情期间放开交通管制的信息。在看到交通部门下达的恢复公共交通通知后,他便第一时间与血站取得联系,于3月20日早早地乘坐第一班公交赶到济宁,在济宁汽车站又骑了近10公里的共享单车才赶到济宁中心血站进行了疫情防控期间的第一次献血。献完血在回车站的路上,他又把血站送给他的牛奶转手送给路边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

21年来,郝隆从未间断过献血,到2020年6月,已拥有献血证126本,共计记录了他242次400多个治疗量的献血情况。他的不断努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终身荣誉奖、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编辑: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