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庆祝建团100周年主题理论研讨会在穗召开
时间:2022-05-17 09:37:47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5月13日,“百年来中国共青团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担当”——庆祝建团100周年主题理论研讨会在广州市团校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团史、青运史以及青年工作专家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参加本次会议。

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倪邦文表示,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奋斗,是共青团的初心使命。只有铭记初心、找准规律,增强永远跟党走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提升开展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理论思维,才能更好地增强共青团工作的方向性、科学性,为新发展征程上共青团改革再出发提供理论指引。

团广州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参会嘉宾既有理论底蕴深厚、研究成果丰硕的资深专家,也有致力于青年工作理论研究、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在研讨会主题演讲中,6名主讲嘉宾围绕“百年来中国共青团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担当”进行了总结和回顾。

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兼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馆长郗杰英表示,百年来共青团跟随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奋斗与辉煌之路上,中国共青团与中国共产党密不可分,党创建团、领导团,如影随行,组织相连,传统相传,共葆初心,共担使命。

如何携百年荣光,创造新辉煌,培植和汇聚亿万青年奋进新时代、建功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良驯指出,回答好这个新时代之问,共青团要强化战略思维,提高战略眼光,致力于提升青年一代综合素质这一国家核心竞争力,更加深刻地筑牢共青团之魂,更加深厚地夯实共青团之本,更加深入地光大共青团之长。

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馆长胡献忠提到,中国共青团的根本价值在于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以此为基点研究中国共青团的百年变迁,就把握住了中国特色群团组织发展的核心要义与基本逻辑。

原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历史学、党史学教授曾庆榴认为,团一大在团的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一大总结了历史经验、确立了基本原则、指明了发展方向,标志着在思想和组织上的全面统一,是中国青年运动史上的里程碑。

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陆士桢表示,100年来,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以鲜明的组织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保证了共青团能够带领青年遵循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不断推进党的青年事业持续发展,成功持续地奠定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青年基础,也实现了百年来中国青年的健康发展,造就了青年群体在中国人民百年奋斗史中的应有地位和贡献。而这一切也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青年运动的独特优势,展现着中国共青团百年来青少年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以及突出的本土化特征。

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长忠表示,中国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将中国青年有效组织起来,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在中华文明历史逻辑、现代化发展逻辑和共产主义运动逻辑的共同推动之下而得以诞生和发展的。因此,中国共青团也就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青年并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先锋力量的组织基础。

广州市团校校长涂敏霞透露,本次研讨会特别邀请了18个早期地方团组织地区的代表,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参会,展现了党领导下的百年青年运动史的伟大成就和共青团组织的壮大发展。

今年1月,研讨会举办了“百年来共青团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担当”主题征文活动,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党校系统、科研院所、共青团系统公开征集论文,并选取优质作者参会。活动共收到259篇各领域专家学者的稿件,将出版论文集。

此次广州举办的理论研讨会,是团中央庆祝建团100周年三大主题理论研讨会之一,同时也是共青团践行党中央“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举措。

该研讨会由中央团校、共青团广东省委和共青团广州市委联合举办,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广东省团校、广州市团校、广州青年运动史研究和青少年融媒体中心承办。

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供图

编辑: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