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社会实践中点亮多彩青春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这样彰显思政引领力
时间:2025-02-24 08:41:08来源: 中国青年网

“以前下棋要抢位置,现在能坐着品茶对弈。”走进焕然一新的柘林镇目华社区活动室,李大爷正和邻居们悠闲切磋棋艺。这个让居民交口称赞的“幸福空间”背后,凝结着镇人大代表邱海滨七年接力履职的暖心故事......

从无到有:物业房变身社区活动室

目华新村作为拆迁安置小区,从建成之初就面临着公共活动空间匮乏的难题。居民们想聚在一起开展活动,却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地方。

2017年,面对缺乏公共活动空间的难题,邱海滨创新提出“空间置换”方案。通过多次与物业协商,将物业办公用房改造成社区活动室。这个“螺蛳壳”里做道场的举动,让社区第一次有了公共活动空间,解决了居民们的燃眉之急。

民有所呼:人大代表奔走解难题

随着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原本的社区活动室逐渐显露出局限,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在人大代表接待日,“想要增加活动室空间”成为居民们最强烈的呼声。

“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拓展出新的空间”这对于本就缺乏活动空间的小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邱海滨冥思苦想,目光锁定建在小区内的自来水泵站用房上,但因其资产隶属于区交能集团,想要将其打造成居民活动空间,难度远超以往。

“虽然难,但不试一试怎么就知道不行呢”邱海滨心里想着,立马行动。一方面,他通过将收集的社情民意,经过调研和可行性研究认真撰写并形成《关于利用备用泵站改造成社区老年活动室的建议》,在柘林镇五届三次人代会上进行建议提交,依托镇级力量协同推进改造项目;另一方面,他积极利用居委一切资源,通过“双联双进”、社区调研等途径积极反映居民实际需求,争取区级部门的大力支持。经过不断地呼吁、联系、协调,最终区交能集团同意将泵站办公用房以公益性质租赁给居委,作为居民活动室暨社区平急两用空间。

中国青年网讯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团委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立足学校“大思政”格局,秉承“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紧密结合“返家乡”“向基层报到”等专题,聚焦“政务实践”“乡村振兴”“文化宣传”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

图为活动现场。张志豪摄

突出特色,在躬身实践中历练过硬本领

该校水利学院返家乡学生结合所学专业,深度参与家乡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工作,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入户宣传、实地查访,在当地水文化宣传、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发光发热。该校法学院“黄河安澜,法宣护航”实践队成员走访周口、开封、商丘等地,分别展开《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宣传活动,助力青少年理解法律在黄河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该校信息工程学院学子利用假期,组织“挑战杯”专项调研队,走访多地敬老院、养老公寓,并收集到了大量一手资料,为后续研发适合养老场景的信息技术作品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入基层,在一线服务中彰显青春风采

该校公共管理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返家乡学子深耕乡土,助力基层治理,在博爱县、荥阳市等地方党政机关一线岗位,积极投身于当地的务工人员返乡调研、困难群众慰问以及数据统计整理等各项工作中,以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该校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材料学院返家乡学子参与家乡的护林防火、巡河排险等一线值守工作,守护家乡的生态环境,为春节期间个人和集体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该校电气工程学院、机械学院返家乡学子参与当地政协、团县委等政务实习工作,通过承担具体工作,积累工作经验、提升综合能力,了解国家治理体系的运转方式,增强自身的执行与落实能力,为未来职业生涯的稳健发展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爱心相伴,在志愿服务中传递温暖能量

该校清源书院、建筑学院返家乡学生积极响应乡镇、社区、医院等单位号召,身披红马甲,化身爱心使者,积极参与到为环卫工、残疾人、孤寡老人、病患等弱势群体提供公益服务的行动中。该校管理与经济学院、慧泉书院返家乡学子坚守窗口、深入基层,开展防诈宣传、烟花爆竹禁燃等推广普及业务,在公益服务中体会家乡发展的成果,躬耕力行让家乡越来越好。该校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智川书院返家乡学子坚守家乡的志愿服务岗,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业务代办、秩序维护等服务,耐心解答群众疑问,协助办理各项业务,用实际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使命。

声承文脉,在文化传承中汲取奋进力量

该校艺术学院、善水书院返家乡学子和社区工作者一同挥毫泼墨书写春联,将饱含美好祝愿的春联送到居民手中,在墨香中传递新春祝福,助力营造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该校国际教育学院(乌拉尔学院)返家乡学子在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等地,深入少数民族同胞社区,参与组织新年联欢会等活动,在欢声笑语中传递新春祝福,在歌舞器乐中感受民族文化融合之美。该校外国语学院、水资源学院返家乡学子化身文化传播使者,在景区为游客讲解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结合自身所学,助力家乡文旅发展,为家乡文旅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校际架桥,在宣传交流中厚植爱校情怀

该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华水使者家乡行”分队来到平顶山市、夏邑县、中牟县、叶县等中学,返家乡学生组织开展了一场场丰富精彩的招生宣传活动,通过播放学校宣传视频、分发宣传册、宣讲PPT等方式与高中学子深入交流,成员们详细介绍了学校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就业前景等基本情况,分享了各自在学校的成长经历与学习心得,通过线上平台拓宽交流渠道,为同学们持续提供宝贵的经验与建议,激发高中学弟学妹们报考华水的热情,也让“华水使者”们在“架桥”交流中更加珍惜现在的大学生活,深化对母校的情感。

自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工作启动以来,各学院(书院)积极响应学校整体部署,团干部带头作用显著,实践特色显著突出,组织指导扎实有力,实践活动氛围浓厚。该校团委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为实现“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加快形成强大思政引领力”的目标主动加压奋进,认真总结和凝练好经验、好做法,持续提升社会实践的品牌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引领广大学子在躬身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勇担青年使命、坚守学校品格,为学校主动融入服务“四高四争先”的坚定步伐中贡献青春力量!(张志豪)

http://df.youth.cn/dfzl/202502/t20250223_15843114.htm

编辑:萧培  审编:陈莫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