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慈善文化的“海派味道” —— 《上海市慈善条例》出台,11月1起施行
时间:2021-10-15 08:48:22来源:慈善公益报

慈善文化的“海派味道”

—— 《上海市慈善条例》出台,11月1起施行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济慈)近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慈善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共十一章七十四条,确定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动员全社会支持慈善、参与慈善,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等基本原则,并将于今年11月1日起施行。

通过《条例》,人们可以清晰感知上海文化一向秉持的细腻精致、开放包容的特色。大到“第三次分配”的写入、慈善组织进出规则的设定,细到社区慈善超市、食物银行、时间银行的建立发展,全面呈现了着力培植社区慈善、促进“海派”慈善文化的明确方向。

上海历来拥有丰厚的慈善基础与文化积淀。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社区志愿服务团队7150个,志愿者达55713名,累计贡献志愿服务时长583万个小时。随着《条例》的实行,上海社区的“爱心蓄水池”将会更大,培育出更多更广的慈善“植被”,使上海由魅力无限的“魔都”进而成为爱心无限的“善都”。

慈善既要做出情感

还要做出“情调”

上海是全国最早尝试建立慈善超市的城市,2003年,全国首家慈善超市便在上海开业。截至今年8月底,上海共有慈善超市233家,实现了街道(乡镇)的全覆盖,成为街巷社区引入注目的“温馨符号”。《条例》不仅充分肯定了慈善超市的实践探索,更将其提升为“社区综合服务共享平台”,为慈善超市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坐落于新闸路274号的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慈善超市便是其中一个典型。16平方米的沿街铺面简洁朴素,但其间展柜商品排列齐整,货品丰富。它们多由社会企业捐赠,“很实惠”“很放心”。

在浦东新区洋泾街道,有一家“记忆咖啡馆”。从咖啡机到咖啡牛奶,这里的每一件设备食材均来自于社区捐赠,这里的服务员也都是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老人。是慈善将他们与社会连接起来,所以在这儿,倘若哪位服务员忘记或端错了咖啡,人们并不介怀。

“食物银行”与“时间银行”

储蓄的是善意与文明

与慈善超市一同发展的还有“食物银行”。以坐落在浦东新区峨山路上的“绿洲食物银行”为例,迄今,这家“食物银行”已授权全国各地304家非营利机构、社区、学校作为临期食品分发点,共有5万余名志愿者参与分拣派发工作。自2014年成立以来,“绿洲食物银行”共帮助239家食品厂商,将1000余吨临期食品免费派发给需要帮助的人们,受益者达100多万人次。不久前,“绿洲食物银行”还开设了网店,一来可减少人力成本,提高运行效率,覆盖更多人群;二来可方便网上下单免费领取,使受助者免去了尴尬。

“食物银行”以慈善公益的方式让临期食品及时进入快速流转渠道,成为具有价值的社会资源,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既减少了社会资源浪费,又倡导了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在“食物银行”的慈善实践下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口号,或仅是法律所倡导的一种良习,而是日渐进入人们的生活方式。

无论是“时间银行”的记录公益时间,还是“食物银行”的派发临期食品,两种“银行”所储蓄与支出的正是人们对慈善精神的理解与对慈善文化的认同。而这也正是建立《条例》的初衷,即激发社区慈善内生动力,弘扬民间慈善文化,鼓励基层慈善组织充分发挥作用,促使各种慈善资源产生相互有机的联动。

社区居民互助互济

“海派慈善”的“调制秘笈”

《条例》中尤其突出了“群众性互助互济活动”理念,旨在将各种慈善资源通过整合,向社区进行更深更广的辐射,与居民建立起稳固活跃的互动关系。当家庭或个人面对突发重大变故时,亦可借助社区力量,开展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社区捐赠等多种形式的帮扶,使慈善济困助人的本质得以彰显。

去年底,普陀区率先在辖区10个街镇社区基金会设立社区“暖心专项基金”,并引导社区内具有影响力的慈善组织、企事业单位加入,让社区基金会更加根植社区,真正体现其社区属性。

《条例》明确:上海将进一步支持设立社区基金会,或在依法设立的基金会下设社区专项基金,开展社区公益慈善活动与项目等,为包括社区基金会在内的各类慈善主体提供坚实的基础与包容的环境,为上海社区互助民风的滋育与城市文明的提升贡献法规之力。

慈善文化的“海派味道”

—— 《上海市慈善条例》出台,11月1起施行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济慈)近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慈善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共十一章七十四条,确定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动员全社会支持慈善、参与慈善,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等基本原则,并将于今年11月1日起施行。

通过《条例》,人们可以清晰感知上海文化一向秉持的细腻精致、开放包容的特色。大到“第三次分配”的写入、慈善组织进出规则的设定,细到社区慈善超市、食物银行、时间银行的建立发展,全面呈现了着力培植社区慈善、促进“海派”慈善文化的明确方向。

上海历来拥有丰厚的慈善基础与文化积淀。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社区志愿服务团队7150个,志愿者达55713名,累计贡献志愿服务时长583万个小时。随着《条例》的实行,上海社区的“爱心蓄水池”将会更大,培育出更多更广的慈善“植被”,使上海由魅力无限的“魔都”进而成为爱心无限的“善都”。

慈善既要做出情感

还要做出“情调”

上海是全国最早尝试建立慈善超市的城市,2003年,全国首家慈善超市便在上海开业。截至今年8月底,上海共有慈善超市233家,实现了街道(乡镇)的全覆盖,成为街巷社区引入注目的“温馨符号”。《条例》不仅充分肯定了慈善超市的实践探索,更将其提升为“社区综合服务共享平台”,为慈善超市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坐落于新闸路274号的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慈善超市便是其中一个典型。16平方米的沿街铺面简洁朴素,但其间展柜商品排列齐整,货品丰富。它们多由社会企业捐赠,“很实惠”“很放心”。

在浦东新区洋泾街道,有一家“记忆咖啡馆”。从咖啡机到咖啡牛奶,这里的每一件设备食材均来自于社区捐赠,这里的服务员也都是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老人。是慈善将他们与社会连接起来,所以在这儿,倘若哪位服务员忘记或端错了咖啡,人们并不介怀。

“食物银行”与“时间银行”

储蓄的是善意与文明

与慈善超市一同发展的还有“食物银行”。以坐落在浦东新区峨山路上的“绿洲食物银行”为例,迄今,这家“食物银行”已授权全国各地304家非营利机构、社区、学校作为临期食品分发点,共有5万余名志愿者参与分拣派发工作。自2014年成立以来,“绿洲食物银行”共帮助239家食品厂商,将1000余吨临期食品免费派发给需要帮助的人们,受益者达100多万人次。不久前,“绿洲食物银行”还开设了网店,一来可减少人力成本,提高运行效率,覆盖更多人群;二来可方便网上下单免费领取,使受助者免去了尴尬。

“食物银行”以慈善公益的方式让临期食品及时进入快速流转渠道,成为具有价值的社会资源,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既减少了社会资源浪费,又倡导了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在“食物银行”的慈善实践下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口号,或仅是法律所倡导的一种良习,而是日渐进入人们的生活方式。

无论是“时间银行”的记录公益时间,还是“食物银行”的派发临期食品,两种“银行”所储蓄与支出的正是人们对慈善精神的理解与对慈善文化的认同。而这也正是建立《条例》的初衷,即激发社区慈善内生动力,弘扬民间慈善文化,鼓励基层慈善组织充分发挥作用,促使各种慈善资源产生相互有机的联动。

社区居民互助互济

“海派慈善”的“调制秘笈”

《条例》中尤其突出了“群众性互助互济活动”理念,旨在将各种慈善资源通过整合,向社区进行更深更广的辐射,与居民建立起稳固活跃的互动关系。当家庭或个人面对突发重大变故时,亦可借助社区力量,开展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社区捐赠等多种形式的帮扶,使慈善济困助人的本质得以彰显。

去年底,普陀区率先在辖区10个街镇社区基金会设立社区“暖心专项基金”,并引导社区内具有影响力的慈善组织、企事业单位加入,让社区基金会更加根植社区,真正体现其社区属性。

《条例》明确:上海将进一步支持设立社区基金会,或在依法设立的基金会下设社区专项基金,开展社区公益慈善活动与项目等,为包括社区基金会在内的各类慈善主体提供坚实的基础与包容的环境,为上海社区互助民风的滋育与城市文明的提升贡献法规之力。

编辑: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