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中农业大学,他迷茫过,如今获国奖,大学如何从失败转成功!
时间:2021-04-01 11:21:45来源:落雨白衣

春日的暖阳从枝桠间倾泻,洒在快步走来的少年身上。一身休闲打扮的陈汝一摘下口罩,看起来腼腆而青涩,很难让人将之与“大学生标兵”评选演讲时慷慨激昂、辅导学弟学妹时侃侃而谈的他联系在一起。

获得全国生命科学竞赛的省特等奖和全国二等奖,以专业成绩第一、综测第一的成绩夺得了国家奖学金,陈汝一似乎一直是 “别人家的孩子”。但其实,在进大学之初,他也曾迷茫过、怀疑过。回顾大学四年的经历,他坦言:“大学四年,我也是从失败和挫折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从挫折中走来

大一时,热心公益的他不仅加入了红杜鹃爱心社,还担任了班级的公益委员。繁多的部门活动和课业压力让他手忙脚乱,加上与高中截然不同的学习生活,陈汝一没能顺利度过适应期,大一时的学习成绩也不太理想。多重压力之下,他不得不选择了暂时退出红杜鹃爱心社。

大二下学期,陈汝一逐渐找到了学习生活的节奏,重新调整心态后,他决定重新回到红杜鹃爱心社。这次的归来,陈汝一有了更多想法,他积极参与并组织开展志愿活动,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

历经了从幼稚到成熟的心路历程后,陈汝一更加读懂了自己,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坚持的意义与重量。在掌握了学习方法后,他又开始参加到更多的挑战中——参与生命科学竞赛,走进实验室开展课题研究。

“尽管每天都很忙碌,但每一天都充实而开心。”回顾成长的经历,陈汝一会心一笑。

于汗水中坚持

在陈汝一看来,自己并不是个聪明的孩子。他感叹自己的室友拥有令人羡慕的天资,在学习上可以不怎么费力就能拿下微积分100分。而本可能数天就能完成的质粒构建实验,他自己却因为各种失误很久才完成。他笑谈:“我的收获更多的是在汗水中坚持的结果。”

大二学习分子生物学时,陈汝一坚持每天坐在第一排与老师沟通交流,尝试理解每一堂课。课后,他也将课上所有的重点、非重点悉数背下来。最后的复习课上,老师直接让平时提问最为活跃的陈汝一为有学习困惑的同学答疑,他则在总结梳理后,将老师上课强调多次的知识点耐心向同学们讲解。最终的结果没有辜负陈汝一的努力,这门课,他取得了95分的全院最高成绩。

此后,陈汝一的学习渐入佳境。接下来的两个学年里,课堂上的他从未离开过第一排,一旦遇到不懂的知识就“死磕到底”,不会的难题就反复钻研,课本的每一页、每一个知识点他都烂熟于心。即便是度过了凌晨两点才回到寝室的元旦跨年夜,第二天清晨,他还是和往常一样早早到达图书馆。

陈汝一把坚持奉为圭臬,他挑战自我、深挖自己的潜力、提升自我的能力,在大二下学期便申请进入实验室学习。面对从未了解过的水产实验,陈汝一反复对着空气模拟解剖鱼实验的练习,并将“宁愿读一千篇文献,不做一个没有意义的实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投身文献的海洋。他利用一切能利用的资源进行学习,将一篇篇全英文的文献翻译成中文,提前学习文献中没学过的知识,最终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掌握了看文献的方法。

老师的每一页ppt、课本上的边边角角、400多份文献的阅读、无数个在实验室度过的日夜……他说:“我只是笨鸟先飞,在比别人慢时把时间挤了出来,在别人睡觉、娱乐时埋头学习,所以我看起来比他们更快了。”

“放弃很容易,但坚持一定更酷。” 他笑道。

抱谦和而展望

谈及“大学生标兵”,陈汝一很谦虚,认为自己还未能“达标”。他说,身边的同学中有太多人比自己优秀,而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生技1701的朱略明是陈汝一的室友,他用“脚踏实地”“助人为乐”和“勇于担当”三个词语形容陈汝一。朱略明说:“汝一让我相信,遇到想做的事、热爱的事要立刻投入去做,当下就是最好的时机。”

在陈汝一的大学生活中,作为学生班主任的经历也让他有了一番新的改变。那段日子里,陈汝一和他的学弟学妹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从军训后的学班送奶茶活动,到节日时的书信问候祝福,陈汝一经常在学弟学妹们学习和生活遇到困惑时给予帮助。在他的带领下,学弟学妹们团结拼搏,班级获得了“五四活力团支部”的荣誉。在陈汝一心里,这段时间为他留下了太多感动的瞬间。生科1902班的朱睿评价道:“学班是那种时时刻刻都能让你感到温柔的人,而且这种温柔是最难忘的。大学生标兵是汝一应得的荣誉,不论是作为学班还是学生,抑或是志愿者,他都能做到优秀,带给我们榜样的力量。”

如今,陈汝一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明确的规划。“我希望自己能够利用基因编辑、基因工程手段,让大肠杆菌生产只有植物、动物才能生产的物质。”谈及自己的学术理想,陈汝一的眼睛里满是坚定与向往。

信息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文 | 包昱晨 肖嘉迅

编辑 | 刘涛

校对 | 匡敏

编辑: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