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众自带碗吃牛肉面“过瘾” 环保中觅儿时“老兰州味”
时间:2020-03-18 17:00:17来源: 中国新闻网

  (抗击新冠肺炎)民众自带碗吃牛肉面“过瘾” 环保中觅儿时“老兰州味”

   兰州3月18日电 (张婧)“兰州人的一天,是从一碗面开始的。”上午9时,兰州居民任正洋端着自家碗出门,到离家不远的牛肉面馆,他前脚刚到店,“饭友”也后脚跟来,两人早上“一起吃牛大”的约定已保持4年左右。

  受疫情影响,兰州牛肉面馆在“闭关”许久之后,于1个月前陆续恢复营业。17日,甘肃官方发布通知,各餐饮服务单位要在建立疫情防控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全面恢复堂食就餐。记者走访看到,战“疫”中的牛肉面馆测温进店、单人单桌、同向就餐,而牛肉面馆以往使用的消毒碗多被一次性碗所替代。

图为兰州牛肉面馆取餐窗口。 张婧 摄 图为兰州牛肉面馆取餐窗口。 张婧 摄

  “特殊时期的一次性碗安全又卫生,但吃着不过瘾。”吃牛大“上瘾”的任正洋说,自带碗吃“牛大”,能找回童年时的“兰州味道”,而且环保、省钱。

  当地人一般称牛肉面为“牛大”或“牛大碗”,取“大碗牛肉面”之意。堂食时,挑起一筷子面,热气腾腾,牛肉汤的香气扑鼻而来,每吃下几口面,再吹开上层飘着的辣椒油,倾斜碗边喝上一口热汤,即使在夏天,这种大汗淋漓“吃牛大”的感觉依旧受兰州人追捧。

  “几乎每天都吃,有事落下的一天总觉着心里不踏实。”拿自己碗“打饭”的任正洋还不忘提醒窗口师傅,“多舀勺汤”,随后在靠近门口的“老地方”坐下来,“饭友”也端着自己的碗邻桌就坐。

  “小时候到父母工作单位食堂吃牛肉面,总会自己带碗去。”从窗口端出来一大碗牛肉面成了任正洋记忆中宝贵的“兰州味道”。上世纪五十年代,他随父母支援大西北而定居兰州,这一来就再也没有离开过,76岁的他称自己是“老兰州人”,习惯用吃牛肉面的方式开启新一天。

  记者走访发现,疫情之下,“自带碗”已成为了不少兰州本地民众环保省钱、“酣畅淋漓”吃牛大的一种“新解”。

  一家牛肉面店老板包东说,该店位于居民区,经营至今已有7年,店内以熟客居多,像任正洋这样的回头客不在少数。大部分老年人“专门下楼来,吃完再掉头回家”,还有附近写字楼的上班族。

  “一次性碗另加1元收费,吃完就扔掉了,何不让他们带上自家碗?省钱、环保、又能吃出多年前的味道。”于是,包东倡导大家“带着大碗来”。

  说起吃牛肉面的“大碗”,兰州牛肉拉面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梁顺俭颇有一番研究,“碗口大小和深浅都会影响面的口感。”曾就盛放容器专门做过试验的他举例说,传统吃牛大的碗口直径约18厘米、烧制搪瓷质地,如此,才能使捞起来的每一口面上都裹有适度辣椒油、蒜苗,以及牛肉汤中的调料,口感最佳。

  随着全面恢复堂食就餐,开店已有35年的梁顺俭仍旧要求顾客隔凳就座,间隔要保持1米以上,他还建议条件允许的顾客尽量自带餐具,“最好是形似牛肉面碗的大碗,能够回味原来的味道。”(完)

编辑:益语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