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现秀水泱泱!中国环科院长江生态环保修复联合研究项目团队助力嘉兴南湖水质提升
时间:2022-03-16 09:44:34来源:中国环境报

早上5点,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工程师张博准时在生物钟的作用下醒来。窗外,天色蒙蒙亮。浙江省嘉兴市的夏日闷热潮湿,张博却穿上了长衣长裤,套上雨靴,因为她要去嘉兴南湖边巡视昨天刚种植的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

来自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嘉兴驻点工作团队(以下简称嘉兴驻点工作组)指导实施了南湖水系源头管控、入湖清水廊道构建、河口水质强化净化、湖体生境改善等一系列工程措施,目前他们正在嘉兴南湖的一个小湖湾——南湖前置库水域开展水生植被恢复技术示范。

水生植物从种植到成活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研究人员连续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像这样白天种,晚上和早上不停巡查的日子,持续了将近一个月。虽然辛苦,但换来的是革命红船启航地——嘉兴南湖重现秀水泱泱的美丽景象。

一场提升南湖水质的战役打响

南湖水清了。

南湖风景名胜区讲解员胡文羽从去年就发现,红船边南湖菱形的一汪水池水草摇曳,清可见底。“很多年没见过这样清澈的南湖了。”胡文羽从小在南湖边长大,对于南湖这些年的变化,她感受深切。

在胡文羽的印象中,2019年以前的南湖,水是浑浊的黄色。“当时,南湖水质总磷超标,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占比约63%,湖体悬浮物浓度为25.2mg/L~75.2mg/L,比较高,而且透明度低,只有10cm~46cm,感官较差,不能满足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整体水生态环境较差。”张博说。

2019年4月10日,嘉兴市委副秘书长、市治水办主任施晓松主持会议,市治水办、住建局、水利局、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嘉城集团、南湖区治水办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与嘉兴驻点工作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以及同济大学等单位就南湖水质提升方案进行对接。 一场提升南湖水质的战役打响了。

为了更好地帮助政府治理好南湖,嘉兴市驻点工作组深入一线调研,对南湖的水下地形、水深分布、水文水动力及水质水生态进行了全面调查。工作组有针对性地提出“清水+扩容”的近期目标和“水清、岸绿、景美,水质全面提升”的远期目标,并建议采用“清水廊道构建、河口强化净化及湖体生境改善”的措施,完成了南湖水质提升实施方案。

付出总有回报。经过治理,从2020年11月起,南湖水质由Ⅴ类提升为Ⅲ类并持续至今,水体透明度由20cm~30cm,提升至80cm~100cm;溶解氧由5mg/L~6mg/L提升至7mg/L~8mg/L;氨氮、总磷分别由0.4mg/L~0.6mg/L、0.15mg/L~0.17mg/L,降至0.1mg/L~0.05mg/L。

“嘉兴驻点跟踪研究以水专项技术成果转化为抓手,驻点跟踪研究与水专项协同推进,研发平原河网区尾水—河网—湖荡多级生态拦截与水质净化技术等,以科技支撑地方治水,打造重大科研项目与地方水环境治理深度融合的范式。”水专项装备研制与产业化标志性成果牵头专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永会说。2021年,第一批浙江省“五水共治”实践窗口名单公示,嘉兴南湖上榜。

小小草皮立大功

“我们有治水法宝。”张博笑着向记者展示了一块人工水草草皮。“我们用这种草皮在水里种草坪。”张博表示,这种草皮是多级净化水体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体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胶体物质以及有色溶解有机物,导致水体透明度较低。”张博说,小小草皮立大功以往采用植物沉水恢复的手段,盲目性较大、成活率低、成本高。

“道理很简单,就是水体透明度不好,沉水植物在水下得不到充足的阳光,成活率低。”嘉兴驻点工作组负责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姜霞说。

这种草坪有效解决了传统恢复工艺中点状先锋沉水植物群落稳定性差、极端基底环境成活率低、沉水植物在高有机质和氨氮的半流体状态底泥中不能过夏的难题,逐步形成沉水植物稳定健康的维持机制,促进水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

嘉兴驻点工作组选择了眼子菜、矮生苦菜等4类沉水植物,覆盖率接近25%,14.8万平方米的沉水植物,吸附水中悬浮颗粒,也为水生动物提供生存环境,构建稳定完善的水生态自净系统。

施工完毕后,短短两个月,试验区的水质已提升到Ⅲ类,水体透明度达到100厘米,湖区生态系统多样性初步得到了恢复。

践行红船精神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一群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的年轻人,继承红船精神,还南湖碧水悠悠。 嘉兴驻点工作组的成员不论男女,冒着盛夏的闷热和酷暑,在南湖边奋战了两个多月。种草时,他们撸起袖子和工人们一起卸车。截污时,他们潜到水底摸索着寻找排污口。

“每天都要换3次衣服。”嘉兴驻点工作组骨干成员陈俊伊说。

南湖边硕大而凶猛的蚊子,让团队成员吃尽了苦头。“我们的实验有时需要连续进行几个昼夜,夜里蚊子十分凶猛。”队员们用尽了驱蚊水、杀虫剂、防蚊衣等十八般武艺,还是被咬得“遍体鳞伤”。

有时赶上下雨,工作组为了赶时间,舍不得回宾馆,就跑到湖边房子的屋檐下随便吃口饭充饥。陈俊伊笑称:“这是来自大自然的雨水拌饭。”

“嘉兴驻点工作组不惧艰难、勇于奉献,不仅是对红船精神的继承和弘扬,更是新时代生态环保人践行红船精神的生动示范。在这一精神的引领下,工作组送科技,解难题,把脉问诊开药方,解决了南湖长期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同时,驻点跟踪模式也为地方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激活了地方的‘自我造血’功能,加大了地方构建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体系的力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李海生表示。

通过开展专利转化和设备研发等多种形式,工作组将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实际应用建设相结合,使新技术能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建立产学研用联合试验平台,全面支撑嘉兴市水污染治理工程实施,确保嘉兴市完成国家、浙江省下达的水环境质量考核目标任务。”张博笑着说,“看着清澈的南湖水,再苦再累心里也是甜的。”

编辑: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