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南济源:好生态引得珍禽来
时间:2020-10-14 10:20:11来源:经济日报

随着生态环境不断向好,位于济源的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物种逐渐丰富。图为在这里安家落户的珍稀禽鸟。郑卫光摄(中经视觉)

河水缓流,水面平静,两岸草木青翠,几只黑色的大鸟迈动红色的长腿,在浅滩中优雅漫步。这是工作人员在黄河湿地西霞院库区长堤附近拍到的黑鹳觅食画面。

“这是首次在西霞院库区发现黑鹳。”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管理局小浪底管护站工作人员卢涛说,黑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已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濒危物种,有“鸟中大熊猫”之称。9月份以来,他们已连续多日拍到黑鹳,最多时有12只黑鹳同框。

黑鹳、白鹳、金雕、玉带海雕、白鹭、大天鹅、小天鹅……越来越多的珍禽在济源安家落户,见证着济源黄河湿地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取得的成效。

位于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的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000公顷,80%为水域。悠悠黄河水在这里冲出最后一道峡谷,流向广袤的华北平原。黄河小浪底水库、西霞院水库形成的浩瀚水面及分布其间的湿地、滩涂,为鸟儿提供了栖息的家园。

从2017年开始,济源整合中央、省、市各级资金,在黄河湿地保护区实施生态恢复工程,坚持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推沟平垄、推埂平障,退耕还湿、退塘还湿,加强植被恢复、湿地保护与管理、监测监控设备配置等,逐渐还原自然生态。

“生态修复之前,这儿是堆料场,水泥路面近1米厚。”济源南山林场副场长李红运说。为了修复生态,他们将近1米厚的水泥路面破开,水泥块全部清理干净。现在,这里已经栽上了树和草。

今年,济源以河南省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济源黄河湿地保护项目为重点,进一步推动生态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基础设施建设等,科学修复退化湿地,目前已完成投资3592万元。

在济源至邵原高速公路两侧,侧柏成林,郁郁葱葱。11年前,这里还是光秃秃的。为加快实现“荒山全部变绿”的目标,从2009年开始,济源实施造林攻坚,探索“困难地”造林模式,采用垒砌鱼鳞坑、回填客土、施加保水剂、栽植优质壮苗、上下覆盖薄膜的“五步造林法”,累计完成南太行裸露地荒山绿化10万亩,打造出万洋山、玉阳山、济邵高速绿化等一系列精品工程,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

如今,济源森林覆盖率达到45.06%,居河南省第二位。近70万亩人工林每年可增加涵养水源5000万立方米,减少水土流失80万立方米,有力地保护了小浪底水库的生态安全,黄河主河道济源段的水质常年定性评价均为“优”。

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让济源生态环境不断向好,保护区内物种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据统计,济源目前已发现各种鸟类206种,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昆虫类动物260种,各种植物743种。在鸟类中,有列入国家重点一级、二级保护的鸟类36种。仅去年下半年至今年2月,济源太行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捕捉到金钱豹的影像资料就达42次;河南唯一一种灵长类动物——太行猕猴,也从之前的400余只发展到现在的3000余只。(夏先清、冯淑娟)

编辑: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