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通讯员 胡群佳
暑期旅游旺季,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地质博物馆内,亿万年地质奇观吸引着八方游客。而在展厅一角,由贵州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省一所)青年民警精心策划的“禁毒小课堂”同样人气高涨。这场巧妙融合旅游资源与禁毒宣传的创新实践,依托博物馆的人流优势与文化氛围,打造出“禁毒+文旅”新模式,将识毒、防毒、拒毒知识融入沉浸式体验,通过案例讲解、互动问答与情景模拟,为上万名观众织就一张温暖而坚实的防毒安全网。
“大家看这个像糖果的东西,其实是新型毒品‘跳跳糖’,陌生人给的零食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在地质博物馆展厅内,青年民警化身“禁毒讲解员”,手持仿真毒品模型,结合鲜活案例拆解传统与新型毒品的伪装术——从形似“奶茶粉”的固体到伪装成“开心水”的液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开毒品的“真面目”。
为避免刻板说教,民警们设计了趣味互动环节:“发现毒品怎么办?”“哪些场所要警惕陌生‘馈赠’?”一个个贴近生活的问题抛出,观众争相举手抢答,答对者收获禁毒主题小奖品,知识在轻松氛围中悄然传递。
情景模拟环节中,民警扮演“陌生人”递出“零食”,孩子们在一次次演练中从羞涩到坚定,将“不轻易接受陌生人物品”的防毒口诀刻入心间。
“禁毒+文旅”破圈,让防毒知识随游客走向全国。青年民警精准把握地质博物馆作为热门公共文化空间的优势,在负一楼设置禁毒书画展与仿真毒品展台,让游客在探索地球奥秘之余,转角即可接触禁毒教育。暑期日均千余人次的参观量,使禁毒宣传实现传播更广泛。
针对青少年与亲子家庭,省一所印发的禁毒漫画手册成为孩子们爱不释手的“课外书”。“平时讲多少遍都没用,今天孩子主动说‘妈妈,我知道怎么保护自己了’。”一位家长笑着说。
这种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宣传的“距离感”:老人带着孙辈边听边记,年轻人用手机拍下毒品模型细节,学生们围着民警追问“防毒技巧”……严肃的禁毒知识融入“烟火气”场景,让教育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
播撒禁毒种子,青春力量守护无毒净土。一个多月来,这场“禁毒小课堂”累计覆盖群众两万余人次,发放的禁毒手册成为家长教育孩子的“参考书”。正如民警们所说:“禁毒宣传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让‘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理念随游客的脚步走向天南地北。”
未来,贵州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将持续深化“禁毒+文旅”模式探索,拓展宣传阵地、丰富互动载体,让禁毒知识更接地气、更具活力,以青春担当守护万家平安,让无毒之花在黔中大地上绚丽绽放。
民警宣讲照片
http://www.legaldaily.com.cn/Rule_of_Law_in_Guizhou/cotent/2025-08/13/content_9236861.html
编辑:萧培 审编:益申合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