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蒋正争)清理杂草、松土浇水、播种育苗……近日,道县谷源学校开展蔬菜种植实践活动,学生们在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体验农耕乐趣、学习劳动技能,感受劳动实践的充实与快乐。这是道县深入开展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月”活动的一个生动缩影。
“五一”假期前后,该县各中小学校结合本校劳动教育特色,从“知”“行”“思”三方面着手,通过课堂融入、日常卫生清扫、各类劳动比赛、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根植热爱劳动的因子,引导学生们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争做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新时代劳动者。
“全县各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开辟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学科融合发展新路径,呈现出充满体验、富有创造力的新样态。”道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明远介绍,继续按照“一校一案”的原则,开足开齐特色教育实践课程,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们学习、生活日常,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让劳动教育为学生们全面成长赋能。
“我们开展‘探索农耕奥秘,感悟秧苗文化’研学实践活动,学生们走进东山村育苗大棚基地,亲身体验幼苗移栽,零距离接触到现代农业育苗技术,在实践中学习农耕知识、体验农耕文化。”道县白马渡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盘贤云说,以农耕研学作为学校劳动教育亮点,让学生们在劳动教育课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该校每学期会将学生们在学校、家庭、社会劳动实践中的表现,客观地记入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我们以学科融合创新为导向,将劳动教育与科技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科技创新活动及成果展示交流为载体,极大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道县绍基学校党总支书记陈高海说,大力开发非遗、种植、烹饪、手工、智能制造等校本课程,更好地满足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和实践的需要。该校还着眼于学生们的终身发展,把劳动教育延伸到职业体验、职业规划上,让学生们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近年来,该县教育局立足“基地+学校”共建模式,先后出台劳动教育相关方案,成立劳动学科教研共同体,指导学校制定《中小学生劳动清单》,打通“劳动教育”“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的界限,开设农耕文化教育、生活烹饪、职业体验、社会公益服务等符合学校特色和年龄特点的校本课程,并通过开展常态化督导和专项督查、劳动教育质量监测等,确保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目前,该县已成功创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1所、全国雷锋学校1所、湖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学校1所、湖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个,同时盘活校内外资源,建设了一批批特色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形成校校有基地、个个有特色的良好局面。
“劳动教育需家校社协同推进,让我们共同成为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同行者。”周明远说,下一步将持续整合各领域劳动教育资源,为学生们搭建“农业+”“工业+”“科技+”等多样化劳动实践平台,让劳动教育在校园内外绽放生机和活力。
http://news.hnjy.com.cn/content/646949/98/14932103.html
编辑:萧培 审编:益申合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