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北京故宫:“复活”千年陶瓷
时间:2025-06-16 09:07:46来源:科普时报

6月11日,北京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科研人员应用X射线衍射仪,对乾隆时期紫金釉瓷片进行釉面分析。

6月9日,科研人员在实验室拉坯复制古陶瓷。

6月9日,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为古陶瓷复制品上釉。

6月11日,经过高温烧制后,又一批古陶瓷复制品出炉。

6月9日,科研人员在进行古陶瓷拉曼光谱检测。

6月9日,科研人员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探查古陶瓷的显微结构。

6月9日,科研人员在实验室,比对乾隆时期瓷片与复制品的釉色。

一件件釉色古雅、纹饰丰富的瓷器,带着还未散去的余热在高温电窑炉中“重生”。6月11日,故宫博物院(以下简称:故宫)文保科技部,又一批古陶瓷研究实验成果落地。跨越千年的陶瓷,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得以“复活”,赓续着传统工艺的历史文脉,谱写着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篇章。

陶瓷是我国古代重大发明之一,距今有两万余年的历史。陶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器具、建筑材料以及艺术欣赏。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拥有陶瓷藏品37万余件(套),约占藏品总数的五分之一。2008年开始,故宫加强了对古陶瓷的胎釉材料、结构以及烧成工艺的研究,结合科学分析结果开展工艺复原实验,通过原料粉碎、陈腐、揉练、成型、干燥、画彩、施釉、烧成等一系列工艺的研究,完成了多种典型古陶瓷的复原。

故宫文保科技部研究馆员康葆强告诉科普时报记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传统的陶瓷制作工艺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需要进行抢救性挖掘和系统性整理。故宫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等多种科学方法进行古陶瓷的“身份”识别,更好地认识古陶瓷蕴含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以及艺术价值,并为现代制瓷工艺以及新材料研究带来启迪与创新。

近年来,故宫陆续开展了宋代建窑兔毫釉和油滴釉、吉州窑木叶盏、官窑青釉、景德镇青花瓷、紫金釉、茶叶末釉等名贵瓷釉的工艺复原工作。

http://www.kepu.gov.cn/news/2025-06/13/content_354386.html

编辑:萧培  审编:益申合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