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豫北医学院“智联星桥,童心共熠”团队暑期实践:科技艺术助力孤独症康复
时间:2025-07-07 09:20:50来源:网络综合

6月25日以来,豫北医学院精诚书院“智联星桥,童心共熠”团队走进新乡肯纳1943儿童康复机构,开展以“科技+人文”为特色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支曾获“挑战杯”“互联网+”等省级奖项的康复临床专业团队,聚焦孤独症儿童(“星宝”)康复需求,通过艺术疗愈、科技辅助及深度家访,为“星宝”及其家庭打开了一扇温暖的康复新窗口。

艺术疗愈:色彩搭起“无声对话”桥梁

针对孤独症儿童社交互动的核心障碍,团队创新设计“集体创作与色彩疗愈”模式。20余名“星宝”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共同绘制漆扇、拓印手掌于画布,用明黄、湛蓝、绯红等色彩交织出“奇幻星河”。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传递画笔、协作调色,逐渐打破沉默,以色彩为媒介建立起“无声对话”的情感纽带。

团队还特别准备巴啦啦小魔仙变身套装、铠甲勇士造型气球等童话元素礼物。现场斑斓的掌印汇聚成“星光相连”的彩虹桥,成为孩子们情感联结的生动见证。“集体创作能消除星宝们的孤独感,而让疗愈在轻松氛围中自然发生。”团队成员刘寒雅表示。“这次实践印证了‘艺术干预’能催化孤独症孩子的情绪,论文中的知识切实呈现在了眼前。”团队志愿者汪晓菲说道。

科技赋能:智能算法助力精准康复

实践中,团队同步推出“科技+康复”创新举措。家长和孩子们通过团队研发的小程序参与互动:孩子们在ADS儿童分类算法引导下完成初步诊断,系统随即生成个性化康复方案;家长则通过观察参与,直观感受现代科技对康复效率的提升,亲子关系在互动中进一步拉近。

活动期间,团队还围绕康复需求痛点开展深度调研。“小程序能记录很多信息,要是能添加上孩子在校上课情况就更好了。”一位家长表示,孩子在ADS智能算法互动环节的积极表现令她惊喜,“希望未来有更多医学生加入康复助力团队”。家长拉着志愿者刘寒雅的手说。志愿者身着与“星宝”共同制作的白T恤全程协助,保障活动有序开展。

家访深谈:架起康复路上“心桥”

为更深入了解“星宝”家庭真实需求,实践队走进患儿家中开展家访。在佳佳(化名)家中,家长不仅分享了孤独症确诊标准、治疗现状等专业知识,更结合自身经历提出建议:“孤独症儿童康复领域师资力量仍较短缺,康复专业学生可多元就业,如考编进入医疗系统、担任融合资源班教师或开设工作室。”“通过采访,使我深入了解了孤独症儿童的康复、生活现状,使言语康复不止停留在课本上。”团队志愿者刘颜翠有感。“这场采访真的对我影响深远,希望我以后能用自己的康复技术,解决他们的痛点。”团队成员闫丽婷说道。

团队与家长就国内外先进治疗技术、国内康复资源现状、家长心路历程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每一个生而不同的孩子都值得被温柔以待。”家长的肺腑之言,让团队更深刻理解到康复工作的社会意义。

据统计,截至2025年,我国孤独症儿童数量已超300万,河南作为人口大省,面临基数大、科技康复力量薄弱、就诊信息更新滞后等挑战。本次实践中,团队不仅为“星宝”提供了多元康复体验,更通过一线调研收集到宝贵的需求反馈,为后续优化“科技+人文”康复体系、调整研究方向奠定了基础。

“我们希望用专业与温度,为‘星宝’点亮更多可能。”团队负责人李阳表示,“未来将持续关注孤独症儿童康复领域,推动科技成果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助力更多“星宝”走出孤独、拥抱世界。”(文字作者:汪晓菲 刘颜翠 李阳图片作者:闫丽婷 刘寒雅 指导老师:彭媛,刘田莉)

编辑:何旭  审编:益申合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