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顾东辉:社会工作把握需求应该“由下而上”还是“由上而下”?
时间:2021-05-27 10:25:23来源:中国社会工作杂志

问题导向是社会工作乃至人类服务的发源。无论是早期欧洲社会工作中的家庭访问和睦邻运动,还是古代中国济困行动中的福田义庄和以工代赈,其原始动机都旨在纾解民众的现实困境。

问题是需求不足的特定形式,最初表现为议题即社会现象,在无法自助恢复时,需求不足就成为问题或被视为问题。了解问题由什么人界定,或者说,审视不同人怎样看问题,显然是中国社会工作不断发展所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

当代中国的社会工作应该把握“由下而上”的民众需求。

我们必须关注民众的基本需求不足。物价高、就业难、看病贵、养老难、房价高、贫富差距大、环境污染、食品不安全、教育不公平等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本质上都是某种基本需求的不足,会影响民众的物质生活。当然,我们也应该关注民众的发展需求,美好生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也应该是当今中国社会工作关注的现实事项。

当代中国的社会工作应该了解“由上而下”的政策需求。

中共中央文件、政府文件乃至领导讲话都是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应予以关注的场境因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绿色发展、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等不同层面的说法其实都是中央“由上而下”提出的发展需求。

当代中国社会工作的良好发展,不但应该把握上述两类需求,而且应该发现其隐含的内涵特性。

基本需要与发展需要兼顾但侧重基本需要,雪中送炭与利泽多方并存但首先雪中送炭,物质问题和精神需求共生但更重物质维度,这些也是社会工作在中国发展必须领悟的现实

其一,关注问题及其应对是上下两类需求的共性。在本土场境中,底线问题和危机问题往往得到特殊关注,绝对贫穷的解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均呈现了国家整体应对模式。与此同时,。

其二,兼顾多类主体但更认同强者和众人是重要的文化传统。中国文化注重宏观导向,认为家国重于个人,大众重于小众,所谓“普惠大众,关注弱众”。与此同时,采纳强者意见的积极性重于关注其他群体的主动性。尊重强者、关助弱者是本土文化中比较公认的行动法则。可见,把握党政主导、多方参与、一核多元的内涵,既是促进国家治理的需要,也是推动各项工作的要求。

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要把握从社会问题转向社工问题的过程逻辑。

一是人境失衡会带来困境,其中,大部分困境可以假以时日而自我恢复。二是面临困境者在无法自助恢复时,只有求助才可能获得他者协助。三是社会工作需基于自身的权能量级,分析自己是否可以促变求助者所临的困境。四是在前述第二、三条件满足后,社会工作才可以基于针对性、整体性、具体性、操作性、机动性和安全性等原则而提供专门服务。其中,上述过程也隐含着如下逻辑,即。

既然如此,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在注重问题导向时就应该有其实践智慧。

要有整体智慧,尽快发现党政部门的政策需求与民众基本的需求不足之间的交叉领域,兼顾服务国家和为民服务

一是。

要领悟“有作为才有地位”的实践理性,积极参与基础民生问题乃至社会问题的解决

二是,尤其是在重大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事件中要挺身而出,发挥专业优势。

要动态自我增能,提升个人、组织和行业的能级,以及助人利他共同体的实力

三是,从而应对更多更难的国计民生问题,促进民众的美好生活。

(此专栏系列系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制度体系研究”的成果,项目批准号19ZDA144。作者系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工作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2021年4月上刊,原标题为《问题导向:整体把握“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的需求》

编辑: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