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薛永年: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时间:2022-04-14 09:42:30来源:网络

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谈道,“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新中国成立以来,众多艺术家以黄河为表现主题,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重要历史时期的今天,艺术家们为了表现黄河的历史感、厚重感、现实感和时代感,在前人的基础上,力求将新的艺术语汇与时代精神结合,创作出主题鲜明、气象阔大的艺术佳作。众多艺术史研究学者、艺术理论家围绕黄河品格在当代的艺术呈现相关问题展开了学术探讨。

薛永年: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黄河题材的美术作品是黄河文化的视觉再现,不仅传承着民族精神命脉,而且更是推陈出新的传统资源。不但展示了黄河题材作品的成就,而且旨在向观众讲好中国故事,引领美术家发扬成绩,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搞好关于黄河文化的美术创作与美术评论,积极延续历史文脉,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梦而凝心聚力。

黄河题材的美术作品不仅记录了抗日战争以来,在时代风云中黄河儿女与祖国一起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而且反映了黄河与中华民族在精神上的联系。如杜键的《黄河激流》以简练概括的中国化的油画语言,表现了船工们齐心协力搏击于黄河浊浪之中的惊险场景和在惊涛骇浪中团结一心、奋勇前进的精神,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杨力舟、王迎春的《黄河在咆哮》以鸟瞰式的视角,表现黄河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壮观情景,借鉴传统画手法,大面积留白,凸显黄河之水奔流激荡的气势,反衬出黄河船夫激流勇进、战胜艰难险阻的果敢。周韶华的《黄河魂》以黄河流域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为依据,在思想和艺术上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探索中国画现代形态的途径,全画以气势磅礴、奔腾不息的黄河为背景,刻画水边雄立千古的汉代石雕辟邪,精神高迈昂扬,意境博大雄浑。詹建俊和叶楠合作的油画《黄河大合唱》三联画表现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苦难、奋争,以及坚强不屈、汹涌向前、奔流不息进取的民族精神。

薛永年: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杜键《激流中前进》 布面油彩 200×280cm 1993年

以上作品,都体现了黄河文化精神的自强不息、刚毅不屈、齐心协力、迎难而上。自古以来的黄河文化,也可以分为古代优秀的黄河文化、近代革命的黄河文化、新中国先进的社会主义黄河文化。如果说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是革命文化的典范,那么,包括上述黄河之作的一大批黄河题材的作品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美术经典。其实,在现当代优秀的黄河题材作品中,也还有从古代传统中挖掘黄河文化的作品。朱乃正的《青海长云》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他以在青海长期生活的丰厚感受,挖掘唐代王昌龄的诗句的跨时空的精神内涵,创造了思接千载的意境,表达了戍边战士的鲜活情感与英雄气概。

薛永年: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杨力舟、王迎春《黄河在咆哮》 纸本水墨设色 221×293.5cm 1980年

如何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文化的讲话精神为指针,推动黄河文化题材的美术创作的发展,总结成绩,找出不足,站在新的高度,提升黄河文化题材的美术创作;怎样挖掘黄河文化题材作为中华民族魂与根的深刻主题,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这些是很需要关注的时代课题。

薛永年: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周韶华《黄河魂》 中国画 80.5×93cm 1981年 中国美术馆藏

前段时间,文化和旅游部组织了“黄河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创作,在评审作品时,我看到有人画大禹治水,我就想到传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那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这样一些古代的黄河文化题材是可以挖掘其现实意义的。现实生活中也有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到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认祖归宗的活动,说明黄河流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内心深处的根脉所在,完全可以入画。明代的张宏还画过战国时期黄河流域西门豹治邺的历史故事,这个故事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过连环画,内容是西门豹在管理邺县的时候,革除为河伯娶妇的陈风陋习,以远见卓识排除干扰兴修水利,这些都有其可以挖掘的时代价值。至于黄河文化中的关学代表,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张载,他主张“民胞物与”的《西铭》,已经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郑板桥作画都力求体现精神,我们今天的画家难道不可以挖掘得更好吗?

薛永年: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朱乃正《青海长云》 布面油彩 160.5×140.5cm 1980年

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给读者以黄河文化的精神力量,这还需要美术家继续努力。

编辑: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