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抗战期间,书画家丰子恺在重庆——以笔为枪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时间:2020-09-07 08:39:22来源: 重庆日报

9月3日,九龙坡区,重庆建川博物馆抗战文物博物馆,观众正在观看丰子恺于1945年8月18日创作的《胜利之夜》。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沙坪小屋十分简陋,四周的墙壁仅是篱笆涂以泥巴。因为墙壁不用砖头,就很容易被硕大的老鼠咬破……”

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丰子恺(1898—1975)先生长女丰陈宝在《抗战时期的丰子恺》一文中,回忆了一家人抗战期间在重庆的生活。

丰子恺是一位怎样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有何风格?他在重庆有哪些故事?9月3日,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四川美术学院中国抗战美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凌承纬教授。

凌承纬说,抗战大后方时期的美术是一部非常独特的美术史,中国各地艺术家将自己的艺术和民族的解放结合起来,投身于抗日救亡的运动。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两个画种,一个是版画,一个是漫画,美术界将其称为抗战木刻运动和抗战漫画运动。丰子恺是抗战漫画运动中非常活跃的一位,创作了大量表现大后方人民生活的作品,刊登在抗战大后方的多种报刊上。

凌承纬介绍,他和团队成员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刀与笔的战斗——抗战时期大后方美术研究》将于今年出版。这本书主标题的“刀”指的是创作版画的刻刀,“笔”指的是创作漫画的画笔,其中,就有关于丰子恺的研究成果。

他表示,包括丰子恺在内的众多艺术家,在民族危亡之际,当中华民族面临外来入侵者的野蛮侵略、轰炸、屠杀之时,他们的爱国情被真正激发出来,在艺术报国之路上勇敢自信地前进。正因如此,中国艺术教育的血脉得以延续,民族文化得以弘扬,民族自信心得以增强。

编辑: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