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乡巨变谱新篇——看益阳市如何积极推进乡村振兴
时间:2022-11-21 09:49:15来源:华声在线

桃江县桃花江镇美丽乡村大华村。

资阳区沙头镇富兴村搞起了甘溪无公害蔬菜种植。图为正在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摘丝瓜的脱贫户。

益阳市谢林港镇清溪村。

赫山区试点开展土地数字化改革,让沉睡土地“活”起来。图为该区示范农田。

大通湖区河坝镇芸洲子村,脱贫户向朝阳的朝阳生态百果园。

(本版图片均由益阳市乡村振兴局办公室提供)

龚伟 谭红毅 彭嘉诚

小溪穿过田野,流水潺潺;文化长廊里孩子们穿梭嬉闹;周立波故居人来人往,立波风范代代相传;一路上散落着白墙青瓦的民居,村民们热情好客……11月18日,著名作家周立波《山乡巨变》原型地——益阳市谢林港镇清溪村,景色美不胜收。

“2018年起,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清溪村以文化引领,重新规划,启动新山乡巨变。”村党总支书记贺志昂说,如今,清溪村建成了14个文旅景点,每年吸引游客近70万人次,成为“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1年,村民年人均收入4万多元,村集体经济资产达3000余万元,实现了华丽蝶变。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在这里启动。在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中,清溪村又榜上有名。

清溪村里,山乡巨变谱新篇。作为益阳市乡村振兴的领头雁,清溪村在全市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益阳市委市政府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担当政治责任,科学部署,加强领导。全市41名市级领导牵头挂帅驻村,开展蹲点调研。全市以示范创建为引领,召开3次乡村振兴流动现场会,市直单位一把手现场观摩学习,打造了一批示范点、示范片,朝着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砥砺前行,奋力闯出全面振兴乡村的新路子。

产业兴旺

“一县一特”壮大绿色经济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益阳市坚决严守耕地红线,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根据市域经济实际情况,高屋建瓴,积极推动“一县一特”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实施“六大强农”行动。

2022年,益阳市产业发展捷报频传:南县、大通湖区、资阳区纳入湖南“洞庭香米”国家优势产业集群项目建设,赫山区获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沅江市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续建项目,赫山区泥江口镇成功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南县小龙虾”获评2022年湖南省“一县一特”优秀农产品品牌。

南县浪拔湖镇荣福村采取“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以枇杷、苹果梨等果树种植和鸡鸭等林下养殖的方式,打造一户一策的庭院种养项目。通过“高效生态庭院种养”项目,大部分群众将房前屋后变成果园,每户每年增收5000元左右。

“在村级合作社和广利源的技术指导下,我们在自家生态庭院种植的苹果梨饱满多汁、香甜可口,公司还包收购,坐在家门口赚钱。”11月19日,荣福村群众徐万友看着自己家的苹果梨被收购一空,今年新增收入4000多元,喜笑颜开。

产业发展不仅给群众带来实际收入,还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今年,益阳市巩固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有序推进“村社分账”改革试点,全面推广产业发展型、股份合作型、土地流转型等七种模式,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发展。预计全年村均集体经济收入13.9万元,同比增长7%。

套餐帮扶

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11月16日,安化县田庄乡白沙溪村村民谌战春家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是田庄乡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特意来走访慰问的。谌战春2017年脱贫,2019年8月家中突发火灾,身患残疾的妻子遇难,自己被烧伤。不能外出打工,自己治病和两个孩子上学都需要钱,被列为“脱贫监测户”。通过一系列帮扶措施,去年12月,他家消除了脱贫不稳定的风险。但镇、村两级还是对谌战春定期监测,实施动态管理。

今年来,益阳市实行“3556”工作机制,严守不发生大规模返贫底线。在此基础上,推出套餐式帮扶措施,全市梳理14类39项具体帮扶措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做到应帮尽帮。通过积极发挥各部门优势,对结对帮扶联系人进行全覆盖培训等方式,提升帮扶能力。全市2.28万干部开展进村入户走访,及时为结对帮扶对象出主意、想办法、提质量,7710户监测对象消除风险。今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预计纯收入15632.01元,预计增长23%。全省防返贫监测帮扶培训班在益阳举办,“套餐式”帮扶模式在全省推广。

桃江县修山镇花桥港村村民符立夫2017年脱贫,但在2018年头部受伤,丧失劳动力。2021年6月,乡村振兴工作队在防返贫监测工作中发现,该户虽然收入超过脱贫线,但存在返贫风险。为此,工作队为符立夫制定了详细的帮扶套餐:为他家购买2只小猪仔,并承诺养大后,按市场价收购,进行产业帮扶;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补贴;女儿享受雨露计划职业学历教育补助1500元/学期;发放小额信贷5万元等。“搭帮政府关心,我们一家的生活越来越好。”11月19日,面对前来看望的工作队队员,符立夫动情地说。

改善环境

美丽屋场助力乡村建设

11月17日上午,益阳市赫山区新市渡镇建新村村级主干道上,几名群众在自发打扫卫生。“政府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搞好了人居环境改造,我们当然要维护好。”村民陈老说,在搞好各自庭院环境的同时,基本每天都会有人做义务工,保持村上集体部分的卫生。

2022年,建新村美丽屋场建设共投资100万元,其中财政奖补40万元、项目投入3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乡贤捐资30万元。人居环境的改善,不仅提升了村民生活的舒适度,也提升了大家的幸福指数和荣誉感。

近年来,益阳市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群众主体原则探索美丽屋场“1+6”“五微五自一特”创建模式,为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乡村建设行动开辟新路径、新方法,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完善“政府投入引导、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相结合、社会力量共同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在外知名人士、企业家等捐资助建、群众筹资筹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杜绝举债建设、大规模建设。2022年,全市创建美丽屋场174个,受益农户超过2万户。评选10个市级美丽屋场示范创建村,各奖励10万元。

强化治理

提升基层管理服务水平

“今天的‘五治夜校’主要讲的是如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推动社区发展。我们听了都很有感触。”11月19日,安化县龙塘镇茶乡花海社区居民黄剑琴参加了社区的“五治夜校”课程后,对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共建、共享”印象尤其深刻,当面承诺今后要多参加社区公益事业。

茶香花海社区是由安化县多个乡镇移民组成,管理难度大。社区建立后,便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模式,通过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的“五治”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成为了全市乡村治理的标杆。

如何通过强化基层治理,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凝聚人心,益阳市作出了有效实践。全市依托5528个网格建立6017个网格微信群,建成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94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点1379个,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县级以上文明乡镇、文明村占比分别达92.6%和71.5%,大型花鼓戏《山那边人家》、电影《金家堤之恋》等优秀作品走进千家万户。

大通湖区金盆镇大东口村探索建立“三讲三访三评”的乡村治理模式,即:讲道理、讲情理、讲法理;有需求必访、有良策必访、有贡献必访;评议员评议、红黑榜评定、积分制评比。2022年,该村创造了“一个月零上访迁移1300余座散坟”的工作成绩。村民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村上也先后获得省级美丽乡村、市级同心美丽乡村等荣誉。

推动改革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今年至今的总收入分为3.8万工资,3000元土地流转金,158.6元收益分红。”11月16日,益阳市赫山区泉交河镇来仪湖村村民文光辉算出了今年到目前的“土地账”。去年开始,文光辉流转了自己的10亩土地,自己被本村的种粮大户聘请为水稻种植技术员,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土地实行数字化管理以来,我们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文光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021年以来,赫山区泉交河镇拉开了益阳市土地数字化改革的序幕。全镇5个试点村土地流转率99.45%,土地租赁率97.13%,吸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25家,承租面积达100亩以上种粮大户39户,五村收益分红总金额215.57万元,村集体增收47.97万元。

数字赋能,激发土地活力。这是益阳作为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市作出的积极探索。泉交河镇模式的成效 ,正是这种探索结出的硕果。近年来,益阳市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生产、经营,有效推动了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实质化、流转经营规模化、生产效益最大化,实现了保护耕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此外,全市还通过做好现代农业融合、创新、改革、数字、绿色“五篇文章”,纵深推进现代农业综合改革。着力在推动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提高农业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完善农业产业综合服务体系、强化农业产业发展要素支撑四个方面积极探索,集中打造了三产融合示范村清溪村、赫山区新河沿线智慧农业示范带等一批改革标杆,在全省率先实现水稻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率先全域推进智慧渔政监管平台建设。

https://hunan.voc.com.cn/article/202211/202211210822165775.html

编辑: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