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当归之乡”迎来新变化
时间:2025-05-06 08:42:59来源:新华网

记者手记:“中国当归之乡”迎来新变化

新华社兰州5月5日电 

新华社记者王朋、王俊杰

当归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是当归的主产区,素有“中国当归之乡”之称。当归“娇气”,对海拔、土壤、温度、光照等要求极高,即便在“中国当归之乡”,也不是所有地方都能种植。

这株小药苗能有多“娇气”?

种了40多年中药材的药农侯宝庆说,当归种苗的生长环境要求海拔2500米至2800米,阴凉、湿润的生荒地最佳。

“当归种苗以药农自繁自育为主,过去开荒育苗破坏生态,在熟地育苗,即便深翻土也很难根除病害、虫害。”侯宝庆说,施肥也很讲究,施肥少了,种苗长势不好;施肥多了,种苗太大,早期抽薹率就会高。

这是近期记者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麻子川镇拍摄的药农种植当归画面。新华社记者王朋 摄

早期抽薹是指当归提前进入生殖阶段,肉质根慢慢木质化,不能入药,影响药材产量和药农收入。

此外,当归种苗对储藏保存环境要求也很严苛。侯宝庆说,药农每年8月收获种苗,到来年4月底种植,冬季需要培土储藏过冬。储藏温度高了,种苗容易烂掉或发芽;储藏温度低了,种苗早期抽薹率高。

这是药农培土储藏过冬的当归种苗。新华社记者王朋 摄

当地药农对当归是又爱又“怕”。种苗质量有保证的时候,当归产量和价格能让药农喜笑颜开;一旦种苗出现问题,药农种当归的收入就很难保证。“有些早期抽薹率高达70%以上,药农两年的辛苦就白费了。”侯宝庆说,现在不少药农自繁自育的当归种苗,早期抽薹率能控制在10%至30%。

这是准备移栽的当归种苗。新华社记者王朋 摄

多年来,当地致力于探索提升当归种苗质量。近几年,一种温室无土培育当归种苗模式,吸引了很多药农的关注。

记者在岷县西江镇一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看到,设施大棚里培育的当归种苗长势喜人。这是利用马铃薯脱毒种薯培育的冬闲期,通过蛭石原料无土培育的当归种苗,减少了以往土壤培育过程中的病虫害风险。

“两年前我们开始探索这种育苗模式,目前试验结果超出预期。”基地负责人王鹏说,在海拔2500米左右阴凉、湿润地区,温室大棚培育的当归种苗早期抽薹率在3%左右。

同时,冬闲期培育的种苗在当归集中种植期上市,减少了过去种苗培土储藏过冬环节,便于直接移栽大田。“今年种苗尚未收获,就收到不少药农下的订单。”王鹏说。

这是温室无土栽培的当归种苗。新华社记者王朋 摄

“当归种苗不仅在培育环节有了突破,在种苗移栽种植环节也有新变化。”岷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蒲树卫说,由于当归种苗具有植株偏小、易断、头重尾轻等特点,以往只能通过人工种植。今年在麻子川镇试验的当归移栽机,两人可完成当归种苗多道作业工序,较人工作业效率提高2倍到3倍。

好种子才能带来好收成。记者从岷县农业农村局获悉,岷县当归种植面积现有30万亩左右,全县当归良种普及率明显提升。

https://www.news.cn/local/20250505/e4a91414e1474f2fb927d1a51219ca04/c.html

编辑:萧培  审编:益申合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