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庆阳宁县:“小辣椒”“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时间:2025-09-05 08:28:35来源:中新网甘肃

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4日电 (郑倩红)秋初时节,在庆阳市宁县广袤的田野上,连片的辣椒基地绿意盎然,色泽饱满的辣椒挂满枝头。田间地头,农户们正忙着采摘今年首批成熟的红辣椒。这些辣椒经过精心培育、科学加工,将走向全国各地的餐桌,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

图为村民采摘辣椒。

规模化种植:从“零星散种”到“万亩基地”

近年来,宁县将辣椒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重点培育,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辣椒种植从零散化、传统化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变。同时,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托管服务等形式,宁县将0.4万户农民嵌入产业链各环节,带动23个村集体年增收超10万元。2024年,全县辣椒产业从业人员达1.1万人,农民收入中约9%来自辣椒及相关产业。

走进湘乐镇庞川村的辣椒种植基地,只见一个个外形光亮、颜色火红的辣椒沉甸甸地挂满枝头,农户们穿梭其中,忙碌地采摘着,他们的身影与火红的辣椒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丰收画卷。

“为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我们村今年一共栽植辣椒640多亩,最近辣椒正值采摘期,产量非常不错。”庞川村党支部书记席关宁说。

“以前种辣椒就是自家吃,多了也卖不上价。现在合作社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收购,咱只要把地种好,一亩地能赚5000多元!”湘乐镇庞川村村民李俊巧笑着说。通过订单农业模式,农户与龙头企业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彻底解决了“卖难”问题。

图为村民销售辣椒。

精深加工+龙头带动:激活产业“增值密码”

延长产业链是提升辣椒价值的关键。宁县围绕“吃干榨净”一颗辣椒,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推动产业从“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变。

“我们这款辣椒酱有多种口味、全部采用宁县当地新鲜辣椒加工而成,无添加,纯天然......”在宁县“治粮仓”牌辣椒酱网络直播间,销售经理白莹正在向网友们介绍宁县本土品牌辣椒酱,而“治粮仓”牌辣椒酱也因其纯正的口感和地道的品质深受消费者青睐。

“治粮仓”辣椒酱加工厂隶属于甘肃治粮仓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春荣镇古城村,2023年投资1800万元建成了集辣椒酱、辣椒丝、辣椒面、辣椒烘干等生产线6条,年可生产各类辣椒产品7000万吨,产值达7000万元,带动农户种植辣椒10000亩,亩均收入达到5000元。

“我们除了自己的基地之外,主要以农户种植,公司订单收购为主,去年我们收购辣椒5700吨,向种植农户支付资金1728万元,生产不同品种的辣椒酱100万瓶,销售收入到达1500万元。据统计,农户种植的辣椒平均亩产量1600公斤,产值能达到5000多元,效益相对较好。”甘肃治粮仓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白治仓介绍说。

从最初的简单调味品,到以辣椒为主的绿色特色食品,如今小辣椒已成为强农富农的大产业。

图为村民销售辣椒。

红色财富:富民强县的“新引擎”

全产业链发展不仅带动了种植、加工、销售各环节就业,还为当地群众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许多村民通过参与辣椒种植、采摘、加工等环节,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付俊娥是湘乐镇南仓村村民,今年,从辣椒育苗、栽植、管理到采摘,她都参与其中,仅务工一项,就给她的家庭带来了不错的收入。

“最近我一直在辣椒种植基地采摘辣椒,每天可以摘100斤到200斤,能挣100多元,收入很可观。”付俊娥说。

“我们将围绕延链补链,持续在育、种、加、销上下功夫,不断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村集体、农户深度融入全产业链,促进产业兴旺、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宁县瓜菜中心主任陈熠信心满满地说。(完)

https://www.gs.chinanews.com.cn/news/2025/09-04/385471.shtml

编辑:萧培  审编:益申合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