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喜迎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棚二代”在乡村振兴中“挑大梁”
时间:2021-11-30 10:30:38来源:腾讯网

图片

图为贾明丰夫妇在大棚内采摘西红柿。(通讯员马玉福 摄)

“‘棚二代’成了乡村振兴的新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11月29日,记者来到文殊镇冯家沟村采访,冯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艳霞告诉记者,“乡村振兴关键要靠人,现在村里有个好现象,就是种植大棚的中青年越来越多。”

图片

冯家沟村有300余户,60余户种植大棚100余座。“90后”小伙党强就种了9座大棚。31岁的党强已经种植温室大棚9年了,9个大棚全是平菇和香菇。“我技校毕业后在外务工半年多,挣的钱不多,又照顾不上父母,就想回家搞种植,多挣点钱。”党强告诉记者,父亲党学明从1985年就开始种植大棚蘑菇,作为“棚二代”的他从小耳濡目染,子承父业后,更是干得得心应手。

图片

走进党强家的温室大棚,一排排的菌棒整齐地码放着,一簇簇肉乎乎、白嫩嫩的平菇破棒而出,长势喜人。采摘工人正熟练地采摘着成熟的平菇。党强介绍,每年9月他都要雇用10余名村民填装菌棒,从10月到次年6月都是蘑菇采摘期,他常年雇用6名村民采摘,每人每月工资能开到4000元左右。“一个棚一年能收入10万元左右。”党强说,“还能帮助邻里乡亲提供就业机会。”

从“棚一代”父母手里接过温室大棚生产的“接力棒”,“棚二代”从城市“回流”到农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种植大棚蔬菜、果木、育苗、花卉,挑起了乡村振兴的“大梁”,让乡村振兴更有力量。

“小伙子能吃苦、肯上进,攒劲得很!”新城镇野麻湾村“棚一代”杨成彪,提起“棚女婿”贾明丰赞不绝口。“80后”贾明丰今年42岁,种植大棚已经8年了,从学校毕业后,贾明丰回乡跟着杨成彪学种大棚蔬菜,他的踏实肯干赢得了老杨的认可,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村里有房,城里也有房,家里还有车,我们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贾明丰介绍,他家有4座大棚,种的都是蔬菜,每个棚一年能收入三万元。

图片

“以前种大棚都是‘50后’‘60’后,现在‘70后’‘80后’‘90后’逐渐多了,主要是农村基础设施越来越好,有网、有文化广场、有卫生室、有农家书屋,在家门口就能轻松挣钱,还能照顾家庭,日子和城里人差不多,年轻人也就乐意回乡发展了。”杨成彪介绍,野麻湾村400余户村民目前大棚就有115座。

“年轻人要从父辈手里接过‘接力棒’,当好乡村振兴的主角。”新城镇新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红光是名副其实的“大棚书记”。李红光今年37岁,毕业后他曾在外“漂了”好几年,几年前回到村里开始种植大棚,2019年他担任新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在他的带动指导下,新城村仅2020年就新建了70余座大棚,目前全村大棚多达162座,并探索“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振兴之路。

大棚果蔬种出乡村振兴致富路,大棚花卉开出乡村振兴新“花”样!峪泉镇嘉峪关村村民陈彦兵,看准市场需求,种植幸福树、桂花、鸭掌木等庭院花卉,一个0.5亩的大棚每年能收入8万元左右。

图片

嘉峪关市城市大、农村小,农村距离城市近,为发展城郊型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一些“棚二代”抓住乡村振兴的大好机遇,利用大棚农业景观发展生态采摘,带动乡村旅游,走出了采摘旅游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一个8分地的火龙果大棚,主要靠采摘,一年能收入8万元左右。”河口村村民崔秀芳说起大棚采摘,咧嘴笑了,“比种粮食收入强很多。还能让城里人体验采摘的乐趣!”崔秀芳家种植火龙果已经7年了,在她家的带动下,周边有10余家农户也开始种植火龙果,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河口村距离嘉峪关市区3公里,又有高铁经过,依托有利的地理位置,大棚采摘经济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该村的“棚一代”多种植辣椒、西红柿、西葫芦、青菜等蔬菜,“棚二代”则大胆尝试,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火龙果、草莓、人参果、树莓等南方水果也在该村落户。据介绍,该村500余户村民就有大棚近600座,村民们依靠种植大棚走上了致富路。

俗话说,一亩大棚十亩田,十亩大棚赚大钱。据了解,我市三镇共有大棚974座,其中文殊镇795座,新城镇171座、峪泉镇8座。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棚二代”们不但鼓起了自家钱袋子,还示范带动村民发展“大棚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在乡村振兴中挑起了“大梁”。(记者 赵明霞 王俊芝 毛富)

声 明

嘉峪关新闻网原创微信,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及著作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按《嘉峪关日报社稿酬发放办法》支付稿费。联系电话:0937-6287604

编辑: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