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益应急救援队:伍危急时刻,他们挺身而出……
时间:2023-11-02 08:46:07来源:东南网

“紧急寻人,参加队员请接龙。”

“接到一村民求助,有马蜂伤人,请队员火速到场处置。”

“即将开展为期10天的无人机培训,请队员积极报名参与。”

……

在这个名为“火箭任务群”的微信交流群里,每天都会不断弹出新的任务信息,并迅速得到群成员们的响应。其间,还有成员发布任务过程中的相关图片和视频,作为经验分享。

这支队伍有一个名字——尤溪县退役军人火箭救援队,是以退役军人为主力组建的民间公益性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基本的救援装备,主要开展抢险救灾、应急救援活动,协助做好优抚安置、烈士纪念设施维护等工作,有效补充政府应急救援力量。

在福州市,队员协助红十字会搬运救灾物资

凝心聚力组建团队

“早前,县内的退役军人就建了一个微信交流群。大家经常在群里讨论,如何凝聚起退役军人团结奋进的力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刘宗灿曾在某野战军服役5年,现如今在尤溪县城区经营着一家广告公司。

经商议,大家决定成立一支专业的公益救援队,参与抢险救灾等志愿服务活动。

2022年底,在尤溪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领导下,近50名退役军人联合组建了一支尤溪县退役军人火箭救援队,刘宗灿任队长。除了具备山地、道路、水下等救援技能的退役军人,救援队里还有会操作无人机、摄影摄像以及后勤保障等来自社会各行业的志愿者。其中,有6名队员拥有国家应急救援员证,19名队员拥有红十字救护员证。

在今年高考期间,尤溪县退役军人火箭救援队就组织了11台车辆和30余名志愿者,在考场外设置了爱心服务点,自费准备了饮用水、爱心文具和应急救援包等,为考生提供免费接送等服务。此外,还协助警务人员进行交通疏导,维持考场外秩序。

“我们提前半个月就开始筹备,将城区划分为5个片区,每个片区安排2至3名队员值守,主要负责该片区路段的巡逻工作,及时应对突发事件,确保考生顺利进入考场。”尤溪县退役军人火箭救援队指导员梅尧说。

其间,救援队还联合县民间爱心团队,看望县内抗美援朝老兵,送上了米面粮油等生活用品以及慰问金,并提供了理发、清理房前屋后沟渠杂草等服务。

随着志愿活动的陆续开展,相继有20多位退役军人成为救援队的志愿者,不少市民也申请加入。“虽然执行任务的过程挺辛苦的,但能帮助到他人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尤其是找到走失人员的那一刻,我感觉再苦再累都值得。”市民杨秀秀是一名普通上班族,今年3月加入救援队,成为其中的一名后勤保障人员。

目前,救援队包含核心成员和志愿者在内共有100多人,至今出动200余人次,开展祭扫烈士陵园、植树造林、公益救援和受灾地区抢险救灾等活动50余次。

迎风而上紧急抢险

今年7月,受台风“杜苏芮”影响,福州市多地遭受暴雨洪涝侵袭,有群众被困。7月27日上午,尤溪县退役军人火箭救援队的刘宗灿、周铭权、游祥杨等5名队员当即驱车赶往福州市闽侯县白沙镇受灾地,与来自其他地区的公益救援队一起,在受灾地10公里范围内开展巡逻搜救任务。

28日20时许,下着大雨,白沙镇村庄被淹,水最深处达两三米,村民站在自家的阳台上,挥舞着手电筒求救。“村里巷道窄小,空中线缆纵横交错,水流又很急,我们得卧倒在救生艇里才能穿过巷道,再把村民们一一转移到安置点。”队员陈显湘回忆道,大伙一直忙到第二天8时,又饿又困。

受灾地的水厂供水系统遭受河面漂流物堵塞,救援队便驾驶橡皮艇开展排险工作。“29日,我这一组8人相继到两个水厂开展河面垃圾清除工作。当时,水流湍急,河面又漂流着各种障碍物,行进过程还是挺危险的。不过,好在我们在部队都训练过,有一定的经验。”队员朱兴优说,到达目的地后,大伙就用钉耙清理水厂附近的堵塞物。

完成此次支援任务后,队员们开会总结复盘,吸取其中经验不足的教训。因此在台风“海葵”即将登陆福建时,刘宗灿就集结队员,准备救援设备,提前做好抗击台风备勤工作。并于9月6日凌晨1时许,同队员周铭权、张周军、游祥杨、陈显湘出发赶往福州,参与抢险救灾任务。

“当时,市区内涝严重,多地都在忙着抽水转移车辆。为了尽快找到通畅的路段,我就负责在前方探路,及时向救援队反馈路况,然后再协助红十字会搬运物资等。”队员张周军回忆。

当日8时许,救援队接到福州市仓山区一市民求助,称其在长乐区上学的孩子突发疾病,得及时送医,但小区和车子都被淹了,他无法出行。

“接到任务后,我们就赶往该市民所在小区,一一接上家属和孩子奔往医院。路途中,多路段被淹,我们只能不停地规划新路线,绕路前行,全程历时5个多小时。所幸,孩子经治疗后,无大碍。”刘宗灿说。

走失人员家属给救援队送锦旗

http://sm.fjsen.com/2023-11/01/content_31445913.htm

编辑:萧培  审编:AD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