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志愿者陈姝祎。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礼炮隆隆,歌声嘹亮,铁流滚滚,步伐铿锵……现场,有一群志愿者只能通过这些声音来感受大会现场的震撼。为保证现场秩序和转播效果,纪念大会一开始,他们就要暂时“隐蔽”起来——近在“咫尺”,却“只闻其声”。
劳动人民文化宫南门,是距离观礼台最近的志愿者服务点位之一。当天凌晨,30位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志愿者就抵达岗位,稍事休整后,便投入证件核验、秩序维护、路线引导等工作中来。“您好!”“欢迎!”志愿者的微笑,给观礼人员留下深刻印象。
当振奋人心的纪念大会即将开始时,这群志愿者如同退去的潮水般,退回到劳动人民文化宫院内待命。国歌声,礼炮声,合唱声……一切都听得无比清晰。“虽然看不到大会盛况,但我们的心和祖国同频共振。”2002年出生的李硕既是志愿者,也是一名带队老师。此前的三次演练,李硕也都参加了,但从来没有看到过受阅部队是如何经过天安门广场的。
“分配岗位时,看到身边有同学在观礼台服务,能看到长安街上的壮观场面,心里确实有点羡慕。”来自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志愿者陈姝祎坦率地说,“但经过一次次培训和演练,我意识到所有志愿者的岗位职责紧密相连,每一环都不可或缺,每个岗位都同样重要。”
陈姝祎的服务点位在东北观礼台北侧台口。当观礼人员陆续入场时,她早已和其他志愿者在现场就位。只见她身着志愿者服装,面带微笑,引导每一位观礼人员找到对应座位。大会正式开始后,她作为医疗志愿者必须坚守在台下,随时待命。因为这个原因,对于阅兵,她也只能耳闻,不能亲见。
陈姝祎是一名退役大学生士兵。6月中旬,当得知学校招募大会志愿者时,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当兵是为了报效祖国,就是要去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作为一名志愿者,同样也是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军人们在长安街上接受检阅,我们在志愿者岗位上,也算是在另一个‘战场’接受人民的检阅,有一种和他们并肩作战的感觉,很亲切,也很自豪!”陈姝祎说。
热烈的欢呼声、隆隆的礼炮声、受阅部队的正步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志愿者们对这次纪念大会的独特记忆。“我们听着声音,会想象现场是什么画面。心情无比激动!”来自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志愿者王静说。王静是前门地铁站路线引导岗的一名志愿者,所在的点位距离观礼台步行仅10分钟,但大会一开始,王静就得和同伴撤到附近的公园里待命。
每一位志愿者都经过精挑细选,每一位志愿者都经历了刻苦训练。这些身处大会现场,却看不到现场的志愿者,用自己的默默奉献,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记者 王琪鹏 褚英硕)
http://bj.people.com.cn/n2/2025/0905/c14540-41342474.html
编辑:萧培 审编:益申合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