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北京东城:文明实践惠民生 点亮群众“新生活”
时间:2021-08-13 10:39:39来源:网络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鲜亮的“底色”,也是一座城市最温暖的“名片”。自2009年荣获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以来,北京市东城区努力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区,形成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让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创新形式

近日,一堂别样的“主题党课”在前门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央宣传部纪检监察组携手国家电影局,为前门街道党员干部、社区居民送去了两场优秀的爱国主义院线大片专场。观影结束后,干部群众纷纷表示通过这样的观影活动,不仅在家门口感受到了媲美影院的视听盛宴,更重温了建党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民族的复兴与国家的富强贡献力量。

爱国主义院线大片走进基层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宣部纪检监察组与前门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结对共建,先后开展了理论宣讲、书法培训、摄影讲座、电影放映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下基层活动。今年以来,东城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依托,因地制宜用活用好红色资源,打造出一批本土化、特色化的党史学习教育课堂和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以学历史、讲故事等形式,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让党史学习教育延伸到百姓家门口,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北大红楼讲解员为观众讲解

因地制宜

东花市街道南里社区是一个拥有4100户、1.2万居民,14个少数民族的大型综合型社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对社区的管理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南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整合相关单位、专家学者等资源,坚持“需求指导服务”,于2018年创办“花缘礼乐·公众学堂”,打造了引领社区发展、创新基层党组织原动力的新品牌。

“花缘礼乐·公众学堂”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及学堂活动质量,让各年龄段的居民都能学得满意、玩得开心、活得充实,学堂选聘德才能兼备的专业老师,使学堂活动逐步趋于规范化、科学化,努力实现活动过程最优化、有效化。根据居民的不同需求,社区主动对接辖区中小学、幼儿园等专业教学力量,得到了驻街单位的鼎力协助,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内容管理、师资渠道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花缘礼乐·公众学堂”手工制作

除了服务辖区内的居民,学堂所有课程也面向驻街单位员工开放。截至目前,“花缘礼乐·公众学堂”陆续开办书法、国画、声乐等20余门课程,现有在册学员700余人,课程惠及3.5万人次的居民及驻街单位员工,受到居民和驻街单位的一致好评。

“花缘礼乐·公众学堂”合唱表演

伴随着文明实践的常态化开展,近年来,东城区整合地区各类资源,共孵化1支志愿服务总队、6支专项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中队17支、志愿服务分队142支,志愿者参与人数达到25993人,成为推动垃圾分类、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等从“政府事”变成“全民事”的关键力量;整合盘活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健康健身等服务资源,仅2021年上半年便开展志愿活动2000余场。

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广泛开展志愿服务

东城区将每月最后一个周末定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日”,动员全区充分利用公共服务资源、广泛征求群众需求、统筹安排服务力量,先后开展“学习雷锋践初心 向建党百年献礼”公益助残活动、“雷锋精神永传承 志愿服务我先行”、“周末卫生大扫除”、垃圾分类等200余场主题教育活动,切实提高文明实践传播力。

党员群众踊跃参与“周末卫生大扫除”

多方聚力

为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和树立文明出行的交通理念、形成斑马线前主动停车让行的良好社会风尚,前门街道大江社区、前东社区组织辖区居民、志愿者同前门中队公共文明引导员联合开展“礼让斑马线 文明伴我行”主题活动,得到了积极响应,上至六七十岁的社区老党员,下至四五年级的少先队员纷纷踊跃报名。

前门街道开展“礼让斑马线 文明伴我行”主题活动

“您好,现在是红灯,请您耐心等待一会儿。”“您好,过马路请您走斑马线,不要横穿马路,谢谢!”一声声、一句句温馨的提示让过往行人倍感温暖,也让文明交通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乱扔垃圾、违规停车、占道经营……在广大群众全民参与的监督下,不文明行为得到了有效制止。东城区还利用“东城随手拍”APP开展“文明城区随手拍”活动,使城市中的“我们”都成为了“管理者”。

据统计,自从2018年“东城随手拍”APP正式上线以来,已有5347名居民安装注册。他们变身编外“网格员”,成为真正的城市“管理者”,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城市管理,为建设美丽、文明的幸福家园贡献力量。普通居民使用“公共版”,网格助理员使用“专业版”,循环脉络更清晰。仅今年以来,共有1411名居民通过APP上报案件,“东城随手拍”APP共收集事件3384件,办结率达98.35%。通过“资源优势+品牌效能+长效机制”,不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力量下沉,让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

编辑: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