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跑单间隙能找到歇脚的地方喝上热水、吃口热饭不说,九块九就能吃上专属拉面套餐,可太划算了!最重要的是,平时一碗面其实根本吃不饱,现在好了,在这边我还可以免费续面,这牌子挂得实在。”外卖骑手李勇在浙江宁波余姚市兰江街道四明西路上的辣子王兰州牛肉面用餐时,对甬爱商家表示了肯定,言语间透着欣喜。
近日,余姚市第二批106家商户集体挂牌“甬爱商家”,标志着“甬爱之城·四明新耀”新就业群体友好名邑建设已陆续进入场景化落地新阶段。挂牌当日,低塘街道的志愿者们还为友好商家送上鲜花与感谢卡,用心书写“服务传递温暖,善意回馈善意”的温暖注脚。
作为制造业重镇和长三角物流枢纽,余姚市现有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超1.5万人。2025年2月,余姚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市委组织部等10家部门制定出台的《关于打造“甬爱之城·四明新耀”新就业群体友好名邑的实施方案》,以6大维度18项举措构建服务矩阵,聚力持续打造设施友好、服务友好、治理友好的友好商圈、友好社区等“多元友好”场景,其中“集成服务‘爱’新”工程以“看得见的温暖”率先破题,通过优化公共设施专属服务供给,全面推广“爱‘新’商家”联盟,切实提高小哥们的城市归属感。“我们要让服务从文件走向街巷,把‘友好’具象成每个歇脚点、每杯热水、每次优惠。”余姚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新就业群体的重要服务枢纽,兰江街道万达广场商圈内处处涌动着城市温情。20余项精准覆盖“衣食住行教”的暖心权益构建起立体化服务体系,多业态资源的整合联动,形成了关爱新就业群体的完整生态链。
这种跨行业协同产生的正向效应持续外溢,双徐记黄焖鸡的老板徐美娜算了一笔暖心账:“下午2点到3点和晚上8点后一般是新就业群体的就餐高峰,只要他们来了,我们就提供专属特惠套餐,虽然单客利润空间收窄,但低峰就餐时段客源的增加还是带来了整体收入的提升。”这种良性循环让商圈的“暖心经济”更具活力。
余姚的创新实践正在形成“服务—治理”的双向赋能模式。3月,兰江街道成立“四明蜂侠”小哥志愿服务队,正是这一服务体系催生的治理成果,成立两天后骑手张明辉就在午高峰及时解决一起安全隐患,在发现主要交通道路的车流交汇处石墩破损险情后,立即用随车警戒带,设置临时防护并上报处置,有效避免了交通隐患升级,这也正是“四明蜂侠”日常履职的生动写照。小哥们在日常工作中践行“随手公益”,化身“平安巡查员”,担任“特殊群体关爱员”,为独居老人应急送药、送餐,主动上报安全隐患线索。据统计,该服务队自3月3日成立以来累计处置安全隐患32起,真正实现了“送餐送到家,平安送到心”的服务理念。这种“双向奔赴”的治理新模式,让新就业群体从“服务受体”转变为“治理主体”。
余姚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聚焦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把打造“甬爱之城·四明新耀”新就业群体友好名邑作为服务中心大局、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进一步加快建设一站式新就业群体服务保障中心,集成职业培训、权益维护、心理咨询等多元服务,力争在全市范围内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15个以上,友好商家300家以上,加快形成“15分钟暖新服务圈”。正如在“甬爱商家”享受免费续面服务的网约车司机陈师傅所说:“这些改变让我们觉得,余姚不只是谋生的地方,更是能安放归属感的家。”(阮潇越/文 余姚市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http://zj.news.cn/20250325/1285a64eec9b42909ad7a87ce0d1aa20/c.html
编辑:萧培 审编:陈莫楠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