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艾防艾 共享健康 | 预防艾滋病,我们一起行动
时间:2022-11-10 09:30:01来源: 新浪网

知艾防艾 共享健康

预防艾滋病,我们一起行动。

你了解艾滋病吗?

艾滋病,有的人正在经历,有的人略知一二,还有的人一无所知。

很多人都觉得艾滋病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如果你了解过这些就不会觉得艾滋病遥远。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最新报告,2021年全球约有150万艾滋病新发感染,超过全球既定目标100多万,每两分钟就有一名少女或年轻妇女感染艾滋病病毒。

预防艾滋病,需要立即行动起来!

我们深知,防艾宣传必须常态化。所以今天从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传播途径有哪些开始讲起 ,让大家逐步了解艾滋病!

也许你和你身边的人都没有感染艾滋病,但不代表它不存在。提前了解,提前预防,不要等到它到来才追悔莫及。防治艾滋病,我们仍需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只有更多人了解艾滋病,更多人关注艾滋病,更多人关爱艾滋病患者,我们才会离“零艾滋”的目标越来越近。

艾滋病的预防和阻断

目前没有可以治愈艾滋病的有效药物,但艾滋病可防可控。所以远离艾滋病,做好预防很重要!

你知道吗?艾滋病事前可预防,事后可阻断。

艾滋病暴露前预防(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是指:使尚未感染的HIV人群,在暴露于高感染风险时,如与HIV感染者或感染情况未明者发生体液交换行为,提前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以期降低HIV感染风险的方法,是近年来国际上用于高危人群降低HIV感染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

艾滋病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是指:人经过破损的皮肤、粘膜接触了具有潜在的感染HIV的血液、组织、病毒提取物或其它体液,使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以期阻断感染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暴露后预防pep的黄金服药时间为事后72小时,越早服用阻断效果越好。

关爱艾滋病患者

关爱艾滋病患者,拒绝歧视。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我们可以知道,感染艾滋病不等于私生活混乱,所以感染艾滋病不等于道德败坏。

对于艾滋病患者而言,病痛已经带给他们极大的折磨,他人的指指点点还会给他们造成极大的精神负担。所以感染艾滋病的他们更需要多一份关怀,多一份理解。

生活中的正常交往并不传播艾滋病,所以如果你的身边有人感染艾滋病的时候,不必惧怕,更不必疏远。不要让疾病成为你们之间的隔阂与阻碍,我们防艾不防爱!

如何与艾滋病患者相处?

避免发生危险接触行为。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前列腺液、宫颈分泌液等体液中,所以要避免发生高危行为。

但是如果你的伴侣是艾滋病患者,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定期进行检测。而阳性的一方要按时按量服用抗病毒治疗药物,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

知艾防艾 携手抗艾

自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至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报告有艾滋病病例,艾滋病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也成为21世纪以来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传染病之一。

艾滋病的传播会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所以艾滋病防治必须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防治。只有越来越多人了解艾滋病知识,学会科学预防艾滋病,在全社会营造“知艾防艾”的良好氛围。我们携手抗艾,才能前路无艾。

预防艾滋,守卫健康

你可以做到这些

主动学习艾滋病知识,并向身边的同学、朋友分享,成为艾滋病知识的传播者。另外,你也可以参加一些社会组织的防艾宣传活动,防艾知识竞赛等,积极投身与防艾相关的活动中,为防艾宣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防艾宣传走到每一个人身边,让全社会“知艾防艾”成为常态化。

什么是性病?

性病基本上都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疾病。享受“性福”没有错,但是,在享受“性福”的同时,也要做好预防,避免感染性病。

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等都是常见的性病,虽然它不像艾滋病一样不可治愈,但是性病同样具备传染性,并且感染性病会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虽然性病从字面理解是通过性传播的疾病,但是片面的认为性病都是通过性接触传播是错误的,性病还存在其他传播途径。

1、间接接触传播

淋病、滴虫病、真菌感染等可能通过毛巾、浴盆等私人物品传播,虽然可能性较小,但仍然存在一定风险。

2、血源性传播

梅毒、淋病等可通过输血等途径传播。

3、母婴传播

如果孕妇感染梅毒,梅毒会通过胎盘传染给婴儿。

4、医源性传播

医生防护不严格,手术器械消毒不严格都可能造成感染。

编辑: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