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化青少年科学素养教育,丰富暑期生活,近日,德阳市罗江区气象局精心策划了“气象解码・文脉寻踪”列暑期研学实践活动。这场别开生面的旅程,旨在引导孩子们用“科学脑”探索风云变幻,用“人文心”感受历史底蕴,实现气象奥秘与调元文化的精彩对话,为“气象+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
清晨,研学队伍的第一站抵达罗江区气象局,这里瞬间变成了充满惊叹与好奇的“科学乐园”。当气象专家打开观测场的围栏,一群“气象小博士”们立刻睁大了眼睛。“哇,原来雨量筒是这样工作的啊!”一个孩子兴奋地喊道。“当雨量筒的翻斗翻动一次就记录为0.1毫米。”气象专家耐心讲解着。
最令孩子们兴奋的是人影作业装备展示区,当看到三七高炮和火箭发射架时,现场一片“哇塞”声。气象专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向天借雨”的原理:“当云层里有足够的水汽,我们发射含有特殊‘种子’(催化剂)的火箭弹上去,‘叫醒’它们抱团变大,就能下雨啦!”孩子们听得入神,眼神里充满了对科技力量的向往,纷纷举手提问:“叔叔,打上去的‘种子’会掉下来砸到人吗?”“是不是所有的云都能‘喊’下雨?”互动问答环节气氛热烈非凡。
带着对气象科学的新鲜认知,研学队伍下午走进了清代蜀中才子李调元的文化馆,科学探索在此无缝衔接人文熏陶。孩子们在古色古香的展馆内,聆听着李调元的生平事迹与文学成就,感受着这位大文豪的才情与风骨。从气象观测场上的严谨科学,到文化馆中的深厚人文,孩子们在一天之内经历了一场奇妙的跨界之旅,科学与人文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然萌芽、交融。
罗江区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气象+文旅”创新模式的一次生动实践。它成功地将科普教育、文化传承与旅游体验深度结合,不仅丰富了青少年的暑期生活,提升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也为地方文旅融合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让气象服务与文化魅力共同助力青少年成长和地方文化繁荣。(供稿方:德阳市罗江区气象局杨欢)
http://sc.china.com.cn/2025-07/31/content_43190260.html
编辑:萧培 审编:益申合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